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出籠記> 14.02章 星球爭奪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4.02章 星球爭奪戰 (1 / 4)

天啟歷17年,盧月星進入了決戰的態勢。

太空,海洋,地下隧道各個區域中,機械和人員都開始進行高密度交匯。

在變數核心指揮區域中,衛鏗對多個戰區的分量指揮系統下達了抓住有利時機,吃掉敵人大股有生力量的命令。

論星際時代的艦隊戰,衛鏗可能還不熟悉指揮,但是要論地面戰,衛鏗對狀況還是略懂。

指揮系統,衛鏗不是生搬硬套的神州最高等級的,而是根據這些星海地方勢力的指揮系統,搞了一套針對性武裝!

同樣是資訊化,對面的中心化程度太強了,也就是一套指揮中心為基礎,加強一箇中心對下層命令的傳輸。這是類似於二十一世紀的美軍。

一箇中心,調動整個體系的進行作戰,其好處是難以言喻。

主動進攻態勢下,經過四星期的準備,突然介入中心,由航母艦隊中心進行指揮,調動空軍轟炸,地面引導。——一下子將數千個作戰單位統一起來,以泰山壓頂的姿態壓過去,中等國家一下子就沒了。

但缺陷也是很明顯,各個部分都依賴於中心指揮,一旦某個區域被幹擾了,該戰區的作戰會非常混亂。

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初期,美國在鎮壓小國的時候,其資訊化優勢太強了,小國根本來不及進行干擾。

但如果科技相同的情況下呢?

功德林分鍋大會中,某果醬說過“在徐埠會戰中,會戰最激烈的時候,南都那邊,上百臺電話機,是一個都沒有打通出去的。打得出去的,又接不進來。”

…戰爭要考慮以弱打強,要考慮抗壓…

所以衛鏗在指揮層面上,進行了分中心化的模式。

最高中心做出戰略佈局後,下面的區域戰略由戰區部門進行主導。

各個戰區在戰役戰術細節上採取‘區域塊’的模式。

即:各個地區指揮部會商,按照職責開始確認戰役部署,然後執行,若因為敵人干擾,未能及時參與戰術決策(未能在敵人干擾下聯通通訊,是該部自己的責任),在重新聯通量子通訊命令後,應服從戰術決策全力配合。

當然,戰術決策不應當違反戰略決策。當戰術決策不得不違反中樞戰略決策,轉交給中樞進行審批。

大部分時候,中樞會根據前線實際情況,修改戰略決策。

這樣去中心化作戰指揮要保險得多,敵人不可能壓制所有區域的通訊。

但是!依賴於先進組織模式,組織指揮槍。

上下求勝的思想一致,這才是保障了各個戰區內能夠極度主動、抓住戰機的基礎。

現在衛鏗集團垂死掙扎的理念,是“引星海雜意,為合奏”。根據最純粹的生命理想而戰鬥,求生命偉大可能性。

應許星這些地方星海勢力,摻雜了家族文化,還有等級身份。在這裡,註定是沒法照模照樣地學衛鏗這一套。

衛鏗:“一開始,他們就無視了可能***望雜了,指望暴威下欺騙,來命令生命填耗,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戰爭是刻入基因的本能…

盧月星,地磁武器化,已經形成了星球要塞級的存在。

衛鏗在資訊系統上,也建立得足夠完善。

在過去,暗能者之間的戰爭指揮資訊渠道是壓制不了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