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55年開始,大員島就是一面堅固的盾牌。
這股盾牌牢牢地防禦了太泙洋方面的第三方群落的衝擊。同時牽制住了本土群落的大部分力量。
大員島上,年年在陸地上對抗硫鐵玄武,結果就僅僅是島嶼上的群落越來越有所發展,但這實際上是冰山一角。
163年的時候,除了大員島上,連帶著整個東海大陸架上群落都變天了。
155年,原本還只是在閩琉海峽之間與人道同頻,代號為“太陽珊瑚”的生物節點。
163年的時候,悄無聲息地擴充套件到了整個東海大陸架。連帶著是代號“海皇牙”“暴鯉龍”“毒刺水母”“海刺龍”在內的多個標準種的興盛。
這個海上的翻天覆地,剛好是與陸地上的黃淮平原大進軍是對應的。
所以說硫鐵玄武現在是被衛鏗戕害,陷於成癮無法自拔,而天殛龍則是被徹底地趕盡殺絕。
傳統的江豚群落,在上游遭遇暴鯉龍的重創,逃離原來的棲息地朝著下游,結果在出海口又遇到了一批試圖朝著淡水開拓生態的毒刺水母。
~
毒刺水母,僅僅是借用寶可夢的名字。
實質性的外貌卻如同一大片白色的蜘蛛網。其實,其神經佈局和章魚類似。展開數百米的蜘蛛網觸手,每一個觸手上都帶著孢刺。捕獵伴隨著觸手被扯斷的風險,但是隻要捕獲的獵物大於觸手斷裂損失的有機物,那就不虧。並且斷裂的觸手,有百分之三十的機率長成新的個體。
衛鏗編撰的標準種圖鑑中是這麼記錄的:毒刺水母活體雖然危險,但是肉質鮮美,用撈網捕捉,具體做法是剝去外面的薄膜,取其觸手,然後用濃鹽水清洗後,透明質用海蜇的做法進行涼拌,不透明的部分用魷魚卷的方法煎燒。
~
回到當下的生態戰爭中。
由於江河出海口,被契合人道頻段的標準種堵得死死,在黃淮長三流域的天殛龍群落是左右為難。
7月23日,在長江上的慶城段,大量白色鏈條在江水中翻滾,宛如大馬哈魚洄流一樣的壯觀。這些群落在這裡徘徊了數個小時後發生了相互吞噬。
建鄴在這裡的檢測者們,發現江水中的基因變動產生的混亂輻射,甚至超過七十年前渝城在衝擊雲夢澤時的混亂。
群落們在江水中演繹如此瘋狂之舉,是因為它們已經感覺到末日即將到來。
在更上游,統伐區控制的大片流域中,碳基廣播塔進行了微調,將幾個頻段集中在了長江主幹道上,這使得整個江水流域的暴鯉龍等標準種紛紛開始聚集。
統伐區更是調動幾十條船,運載碳基放射塔,給了這些野外標準種,盡心投餵。
江面上統伐區技術人員穿著殖裝裝甲,在船上操作著機械。這些機械臂是從挖掘機上拆下來的,機械臂上是水管,而水管的末端是一個大針頭。針頭擠壓,將一條條的食物,投餵給江中張嘴的暴鯉龍們。
這場面並不雅觀,尤其是那手臂粗針管掉落一條條擠壓成長條的食物,這看起來很治便秘。
兩個小時後,在江水上的殖裝人員投餵結束,扭動了船上的旋鈕,調整了頻段,聚集在船邊的暴鯉龍紛紛搖著尾巴離開了。這些體長六米到十二米左右的青黑色鯉科生物,從水面消失、沒入江水中的樣子,真的讓人有些水怪恐懼症。
喂完了暴鯉龍,船來到了岸邊。而一大批大水獺聚集過來,也在等待投餵。
暴鯉龍是深水區的獵手,而這些水獺們則是負責在溼地區捕殺的隊伍了。
俗話說皇帝不差餓兵,但另一方面,突然給足了飽餐,就是要用兵一時了。
統伐區安排好四處江面上追逐頻段而來的標準獸,是要對長江下游的那些不契合人道頻段,率屬於天殛龍的壞種們絕戶了。
這就是統伐區東南各個縱隊下達的“順流而下”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