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鄴方面只要願意派兵進行應對,統伐區方面是願意提供資源的。
也正是因為統伐區這種“請求”姿態,讓建鄴方面的這些高階訓練師們有一種自己是主角團的帶入。
在厚重窗簾拉下來後,光線很黑暗,幻燈片光芒照射著在座一個個訓練師的面龐。
“我們到底派誰去解決問題?”
建鄴的大廳討論中,一位位大師級訓練師,都有了架子。
作為“關鍵人物”,他們可沒有自己主動應戰這一說。哪怕只是微小的付出,在建鄴內部都是需要博弈一番的。這涉及到排資論輩。
統伐區給的合作中,已經是能讓訓練師不用操心大部分問題,比如後勤補給,以及個人生命醫療。如果是在統伐區內部,是一位位人員站出來主動地承擔風險,爭取“先進性”。
但是在建鄴這裡,這個爭論得就頗有一番矯情。
好似:近古時代中,經濟繁榮時期,一群三線明星,對紅毯的先後次序爭論不休。
經濟繁榮時期對戲子們的過於禮遇,會讓其有著不真實的帶入。而統伐區域對建鄴的禮遇,也造就了建鄴內訓練師們如此情況。
~
其實,對東南地區的沿海生物群落的清掃,並不需要建鄴的主角加入。
7月23日,在浦海原來廢墟群的外圍、統伐區的東南同志們,沂水組織已經在這裡建立了行動分部。
這個過去是學校食堂的建築內,高掛著紅色的五角星。
身著外骨骼式裝甲的戰士在大門站崗。大廳內,已經架好主席臺,所有人員正就目前的局勢進行會商。
沂水組織在這兩年內發展壯大得非常快,作為鬥爭的前線,人數上已經達到三萬人。目前作為東南先進力量,開始重構統伐區提出的“基層文明架構”,在戰略上是與衡陽方面對接的。
統伐區給了建鄴方面的合作方案,同樣也給了沂水方面類似的戰略任務。
沂水則是根據實施情況,和統伐區方面的接洽人,討論需要的彈藥補給,血包醫療的科技,以及運輸載具。
統伐區給建鄴的物資只是援助,大概也就是幾船的量。——至於給沂水方面的物資,在這兩年內從三千噸,增長到了四萬噸。
統伐區並沒有對沂水的索要有所厭煩。
這是因為,沂水的制度和統伐區是對接的。
統伐區的制度是,每一份物資運用,都對應工作清單,以及負責人。
結束後任務執行狀況,都是有報告反饋,並且是可以調查的。
簡而言之,統伐區在給沂水方面物資後,能找到數千個負責人,能收回準確的資訊。
這可比,城邦舊勢力買辦們所謂人格擔保,要有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