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出籠記> 9.06章 一歲一枯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9.06章 一歲一枯榮 (1 / 2)

回到神州位面,衛鏗復活的時間線上,秦統歷2283年。

在傳統經濟學家的眼裡,高原區域的主政者把握住了罕見發展機遇,快速做大做強。

正當他們一邊羅列資料,一邊感嘆高原區域好運時,衛鏗開著電動車跑遍了整個高原。

步步規劃、踏踏實實地前進,利用所有順風的風向,可不能單單用“運氣”一詞來概括。運氣不獨找一方,眼下卻只有高原抓住了這運道。

恢弘的熱融鹽電站,一座座的風能發電塔,以及新開設的六條隧道……永凍土上,奇蹟還在延續。

二十一世紀,永凍土上作業,是非常考驗技術的。有的是硬邦邦的土地,但是如果融化了就是沼澤。在此地建設需要大量的資料支撐。。

為了瞭解高原上的凍土變化,在2281年起,地煞觀察體系進行了一次重大科研攻關。

水在液態和固態之間轉化,也屬於變化,而變化就是物質上的時間體現。

在83年4月,一顆專門負責觀測凍土變化的地煞星發射成功。

而如此一套全新觀測體系是否準確,仍需要工作人員的實地考量一個個測試比較,才能在演算法上填補誤差。新興科技產業的背後,是無數嚴謹者在抬起。

~

高原省份現在大幅度吸納西南和西北就業人口。各種新型技術產業隨著基層消費力的增長延伸出來。

高原區域的奇蹟發展,是基於默默無聞服從者用肩膀扛出來的。而域外經濟學家不斷比對經濟模型,想要在神州東部、南亞、大食等地進行復刻,最終會被“國情不同”挫敗。

高原區域經濟在“木秀於林”,人文也在“偷渡陰平,直取蜀漢”。

~

人口和教育是經濟的土壤。當下衛鏗在高原的舊田上搬運的,是上一世耕作過的“土壤”。

這次再一次“施肥灌溉”過程中,土壤中是自帶著“種子”的。

所以當這次高原上經濟騰飛的時候,基層就業者們感恩的,可不是神州高層的英明神武、皇帝締造盛世。

在西神州的普通百姓眼裡,當下的冠氏皇族基本就是奢侈品代言人。

在高原區域二次發展後,民眾對神州東部奢侈品的印象是:溢價太高,收智商稅。所以冠氏皇族也就等同於自作聰明的一群人。

如今高原區域民心中,沒有皇帝可以崇拜。當朝堂上的‘大能們’將高原區域經濟騰飛的功勞攬到自己身上,也只是得一片“呵呵”。

高原區域的經濟規劃師也不怎麼公開露面時,普通人只能聽到規劃團隊考察了某某地帶、定下了某某發展計劃。所以也沒法崇拜一個具體的人。

但成功總是有理由的吧?所以這次經濟騰飛,用不著衛鏗導引。高原區域民眾們被激發得更多是理性的思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