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區內都有寬闊的大道,成排的綠植,數百米的大廈只有隔著三四公里才允許有一座。
而這樣的大廈也都是公立大廈,產權由當地公共持有,其他人只能進行租賃。
主世界燈塔國紐約模式的摩天大樓密集的原因,是房地產商人的攀比。在豪華地段吹起泡沫後,就儘可能的堆砌樓層,來增值財富。
事實上,一個工業城市維持正常的交通、物流,以及產業物資中轉,需要的體系沒有二十一世紀那麼複雜。
只是工業時代,為了維繫特殊地位的統治階層,會為了自己需要新增特殊的結構,金融、保險等結算體系。
城市中豪華的酒店、賓館,以及大廈,是百分之九十九居民不常用的。
這些設施是專門供給少部分人來使用,從招呼大量的非製造業人群進城從事第三產業,消耗城市中有限的可規劃資源,加劇了城市內所有中下層內卷。
而少數人利用城市的集中性,掌握了最多的人口,同時利用資金優勢,壟斷被低估的鄉村資產。當城市同等面積的房產可以是周邊房產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時,兩地的資產事實上就出現了“任何辭藻修飾都無法辯駁”的剪刀差。
衛鏗從主世界來,且經歷了神州位面,深刻的知道“工業”不是完美的,是存在缺點的。
而在這個有神祇意志的世界,不要指望“命運”會忽略凡人的缺點,神祇沒有那麼善良。
故衛鏗對北方工業領地城市化劃定了一個標準線——是以製造業為核心集中,嚴防為壟斷而集中。
如果上千萬人擠在一起的大都市,百分之九十卻沒有從事實質性生產,這就是工業調配不當,生了病。
衛鏗:以資產集中為目的搞工業化,那是昂撒人殖民地總督治理模式。也就是“只管稅收,不管領地基礎民眾死活,例如在南亞次大陸殖民的時候,領地受災時,想的可不是救災,而是如何確保稅收不下降,至於這是否文明、野蠻,東西方的廉恥標準不一樣。”(p社玩家真實版本)
為安居樂業搞工業才符合東方的治理思維。
3598年後,衛鏗在觀察到整個大陸的矛盾越來越大後,聯合工業開始將建設平攤到次級鄉、小鎮,透過良好的道路、能源、通訊、基建聯絡在一起。
現在這個局中,由“科學”、“機械”挑起野蠻發展下,“工業”被脅迫擴張,並且由於工業規模大,遇到的問題也大。
隨著南邊王都矛盾越來越大。
衛鏗確定自己的“工業”一定會遭遇“命運針對”。
不相信“憐憫”、“盟友”的衛鏗,堅決要把自己的基本盤鞏固好。
衛鏗:面對逆潮的衝擊,只要一杆旗幟堅強不倒,那麼就永遠具備反擊的力量。
~
兩種發展思維,已經在風撫大陸遙感地圖上可以清晰的看出。
子午線鐵路的北方,燈光相對而言稀疏分散,但是每個地區都有燈光,而子午線鐵路的真理聯盟那邊。以及更南邊的沿海商貿城市,都已經形成了超明亮的光點,但是周邊區域卻顯得有些瑟縮。
對於高階奧法師們來說,當代風撫世界奧法昌盛的代表,就是光輝閃耀著真理的巨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