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年,統伐軍完成了洞庭湖以南的區域統合。
自此,粵,桂,贛,閩,滇,湘,黔已經完成人類旗幟統一。下一步戰略分別是:北向漢中,西向巴蜀,東向大員。
這是一個環繞華東人類舊勢力集團的,縱橫上千公里的戰略大迂迴,從亞熱帶跨越到溫帶。從海洋氣候跨越到大陸季風氣候
空扭位面的秦曉寒抽空瞅了一下,給出評判:“是他的風格。不求一時粉墨登場,日積月累聚沙成塔。”
~
一個宏大的計劃,需要無數不起眼的步伐。而等這些不起眼的步伐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就能讓四方感受到震撼。
就在衛鏗準備下一步的大計劃時,由於先前一點點積累的小步已經非常多了,出乎意料所有人意料,現在一場質變已經開始了。
152年,人類生態隨著統伐區的推進,不知不覺已經橫跨近乎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這幾乎已經是一個新生使徒的影響面積。
例如維度稍微南一些,蜃雲菌母佔據了超過28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而現在北邊的天殛龍群落佔據的陸地面積是220萬平方公里。
當然,這和使徒級的生命場還是不一樣的。
以人類基因群落為中心的生態場比起任何一個使徒都單一!其內的物種,百分之七十都在,統伐區最新編寫的農業資源錄譜內。
基因單一,是人類那把自己弄成人科獨苗的作風。過去只能“作”自己,現在和整個生態相連,好傢伙,那就把人類求孤的作風發揚光大。
潘多拉場到來後,人類的影響力衰退,基因交流多元化。人類適應不了,差點一度退場。現在的人類重新佔據強勢,開始在這場生態影響戰爭中反攻,正在調節自己連結的生態,使之有利於自己的生存。
現在在統伐區,被人類生命場選定,允許臣服的物種,總共就只有一千八百六十種!
這不到兩千種臣服物種能從人類現在建起的放射塔頻段渠道中,獲得必要的蛋白質,進而產生生態競爭優勢,對自然界其他雜糅種們進行碾壓。而這又進一步促進了人類生態界基因的單一化。
這種生態已然形成了一個體系,自人類以下,各個物種在確認了放射塔的蛋白質頻段後,也開始跟著排斥非人造的雜糅自然界。
總而言之,做人類的狗,嗯,做人類的“寶可夢”,考人類時代的“編制”,是它們當今最正確的選擇。
~
152年之前,這種生態排斥還不顯著。因為統伐區在各地區的聚集地還是碎片化的。但是隨著湘地打通後,一些關鍵的水系體系打通了。
衛鏗開始沿著山脈和水系植入生態節點,主世界將這個行為命名為封禪:名山大川被“人皇”打了樁,才算是歸入正道神位。
而人類生命輻射場下的臣服種,也隨著統伐區的山川生態定型而擴散著。
例如從人類社會中脫離的貓咪們,在進入山林後,開始和各路雜合體廝殺。
在相互爭奪生態位征途中,雖然貓咪也有著特種變化的情況,但是在多代繁衍中,該是固定在在初,中,大三種體形的恆定的基因模板上。雜糅種則是被越鬥越少。
~
在152年年末,恰逢冬春之交,似是春雷萌動!當一切的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出現了第一聲轟鳴。隨後衛鏗盤踞的整個生命場區域,開始在大地上共鳴起來。
這種共鳴以人類居住區為中心開始擴散。一開始還遭到了野外殘存的,不願意統一的雜糅生命場對抗,但是隨著“人汛”平推的面積越來越大,宛如咔嚓一聲,突然之間擴充套件開來,自統伐以來,那些殘存在角落中的“各種不服”現在都被推平了。
大地上這個新生態中,只剩下一個生命頻率能自由縱橫,那就是人類的生命頻段。
當這一切發生時
統伐區的普通工人們對這種世界的突然變化略有所感,這種感覺就像久久陰霾的天空突然放晴了。
而對於黃景飛這些人來說,他們隨身掌握高曲率潘多拉場,能清晰測出這個過程背後的各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