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出籠記> 5.10章 曠野上的生機,在邊緣為文明聚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5.10章 曠野上的生機,在邊緣為文明聚力 (1 / 5)

先進的農業結構是什麼?

在近古時代,先進農業是依靠基因工程技術製備良種,靠化工技術,獲得農藥化肥優勢,以及機械化集約生產。全球幾大糧食壟斷集團依靠這套模式締造了當時的優勢農業生產產值。

但若是以市場產值來算的話?

再往前推兩百年,明清時期,東方的貿易出口中,瓷器、絲綢佔據了最大貿易產值,比工業革命後的棉布還要暢銷,若是按照當時的市場利潤論斷,也是先進的。

~

美國的生物博士透過生態多樣性資料模型來推演經濟,結論就是,多樣性越差,經濟越容易在毀滅性危機中崩潰。這片論文出來後的幾年,美國經濟危機,為這個論文的正確性做了註解。

也就是說,一旦大量依賴石油和化工機械的農業經濟,受到了上游能源和下游消費市場的波動,農場主們是很難找到多餘的出路的,他們的道路在單一農業經濟體系上被堵死了。——猶如失業工人一樣,不知道做什麼,也什麼都不能做。

但是,農村地區存在著多樣性經濟,各種水果,綠色蔬菜養殖,在少數農產品銷路波動的情況下,只要得到地區的貸款和保險業務,就能轉向其他的產業鏈,就會分散成小問題。一個個小問題容易解決,變成大產業農業那樣集體歇菜的大問題,那就是積重難返了。

各種各樣的養殖生產,看起來很鄉土,但是在二十四世紀的行星開發中,這些早期大棚溫室的基礎生產資料,為行星開發中各種複雜的環境,提供了基礎參照資料。

~

東西方農業經濟的差異,根本在於到底那個模式讓更多的人參與了農業技術積累。

當鄉村和城市的對接日益狹窄,銷售渠道只有少數人掌握時,必然會發展成大型農業公司那樣的型別。近古歷史,西方農產品早就工業化,番茄,雞蛋,大小都是一模一樣的,這些品種都唯一了。

若鄉村和城市有直接廣泛的對接,即:鄉村人民隨意進城售賣農產品的條件。

當鄉鎮中多樣的中小型企業,能比大公司更靈活的把握住城市各個階層的蔬菜,一條條獨立於大公司掌握之外的供應鏈,先是透過菜籃子進城,而後更是在網路帶貨等手段下生機勃勃地進入市場。

水果,各種特殊禽類,畜類,甚至一些稀奇古怪的口味(例如竹鼠、狗肉),無形的遏制住了大型農業集團對這一處的擴張。

即使是大型公司多次利用輿論口舌,試圖引導消費潮流,將狗肉罪名化,將竹鼠等經濟養殖扣上不安全的黑帽子。也仍然打壓不了農產品的多元化消費市場。

衛鏗:散養的土雞蛋,就是比工業化的洋雞蛋好吃。

近古歷史中,東方的農村視野是開啟的,能和壟斷商團搶商機。而東方的城市也因為大批青年去過田野後,在今後幾代城市文化追逐多元化的時仍接著地氣!

認知上的平等,在資訊時代後,使得城市的年輕人能從父輩講述中有所向往農村放牛,掏泥鰍等各種樸素鄉村生產,而農村的年輕人,在二十一世紀也知道要跟上城裡節奏用影片app,播放養殖竹鼠、田間蛙魚來推銷產品。

相反世界其他地方,以燈塔為例,選舉區的紅區有著全世界最多的教派,一片死寂的土壤。

而大城市所在的藍區,多元化後追逐自由的方向,是各種不切實際,用藥自由,性別多樣性,肥胖,動保,環保,沉迷於疊buff中,腳踏在空處不自知。

~

潘多拉紀元的145年8月25日,統伐區與“技術崗位考核”同步的“行政能力考核”開始了。

然後就開始在不影響生產的前提下,對每個部門的年輕人員進行抽調。

衛鏗在宣傳機構中的文案:“上山下,嗯,完成與廣闊疆土區域的交流,是相當有必要的。這是歷史的使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