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發電中心在地下十六公里內,只有劍師才能一路折躍下來。陣列中心以厚厚的鎢鋼殼子保護,殼子上安裝了幾個圓形透射系統,來觀察外界翻湧的岩漿。
地下無窮無盡的能量,在這裡轉化為電磁能,然後傳送到上方區域,而幾個折躍點也幫助地下這個鎢鋼口子散去無用的餘熱。這個折躍點在技術上很苛刻,必須在地殼內透過電磁力保持晶體結構的穩定,一般壽命在四十年內,當然更重要的是,每隔兩到三年,需要劍師級別維護者矯正折躍點。而做這工作的劍師通常都是再無晉級希望的老劍師。
衛鏗不是第一次來軸區,對這裡的情況也有所瞭解。
負責維護的劍師,都是老劍師了,無更進一步可能的存在,故掛職崗位拿著一份豐厚的收入。按照規範,他們是每隔五個月才會過來一次,但實際上嘛,這些過著養老日子的傢伙也就是一年才來一次。
也因此,匯入上方的電流,時常會出現波動,而這些能量波峰會讓很多負責變電器的維護人員被突如其來的高壓電流擊死。所以,劍師摸魚,就是草菅人命。
【技術體系,不是工業社會最重要的,制度體系,乃至,制度背後的責任體系才是最重要的。】
在返回島嶼大廳後,衛鏗開始了在這個世界的第一次工業會議。
確定所有人到場後,做出了三個承諾。
第一:降低所有人的工作死亡率。第二:普及年輕子輩的訓練。第三:提高薪水。
以及一個要求,所有人完全根據規範操作。
“新官上任三把火?”衛鏗不喜歡這樣評價,因為樹威的火總是去燒最弱最無關的人。而增強組織源動力,需要構建全體受益基礎。
……
抵達軸區後,這個被系統命名為“光子守衛者”的傳承,在衛鏗的手上擴散了。自此開始,接下來的歷史線在時空的觀察體系中,才算是開始特徵明顯起來。但是此時衛鏗擴張的六十多萬條時間,都統一開始了這種變革。在這些時間流上,掌握這類技術,就又顯得有些:中人之姿了。
在兩年內,衛鏗呢,擴寫了十六本相關的數學書。成為了這個區域的標準教科書。
蕩星曆1173年,隨著公共折躍點修建完畢,一些年輕的寒門劍徒,開始十幾個人一組,進行折躍點散發程式設計,測試在能量充足的情況下,如何對(敵)空間波動進行判定,以及利用(己)空間挪移能量進行火力封鎖。
星霧區的生產氛圍也變得大不同了,已經連續四百天沒有傷亡了,自衛鏗到來後,只出現了四場0級別事故。星霧區的傳電總量,也從第九名,開始逐年進入了第一名。薪水漲了四倍。以至於周圍其他環區的普通技師,削尖腦袋想要擠進來。
在軸區內,下面普通人中,衛磐的名聲顯得格外的突出。
儘管,衛鏗自己不這麼覺得,“只不過是按照正常的工業管理罷了。自己並沒有全心全意的為這裡的工人。我現在乾的不亦樂乎,其實是做自己的技術突破。”
……
衛鏗這一次進入軸區,作為中高層管理者,已經將空扭之力悄悄的打到了,比“天澤派插入地軸程度”還要深的地步。已經圍繞著地心建立控制體系。
而第四階段的工程,也已經開始了。
即:利用星球核心,製造高壓高溫環境,模擬恆星內部環境,創造可以穩定在恆星中央的折躍點。——該技術,在武裝方面研發方面被時空管理局代號為“誅仙”。
……
然而,就在自己穩穩妥妥的進行個人任務時,卻依舊被打斷了程序。
天澤派現階段,是以傳承系和學院系相鬥為主,軸區自然也是這種鬥爭的戰場。
蕩星曆1174,衛鏗來到這軸區的第三年,軸區的總髮電產量出現了坍塌式下降。
原因嘛,兩系分別卡住了變電裝置和鎢鋼材料能源,相鬥不休。所以整體發電量都下降了,衛鏗這兩邊都不佔,也搞不到設施,就算以生產安全的名義解釋了發電量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