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上,揚州段,春風徐徐,綠樹成蔭,枝條微擺,千帆競發,波光粼粼,鷹擊長空,展翅高飛。
“黃河改道,工程進行的怎麼樣了?”
王泰站在船頭,看著兩岸的翠綠,目光幽幽。
他喜歡綠色,那代表著生命的力量,蓬勃向上,充滿了活力。
“陛下,已動用民夫 20 萬,河道官員都是各地的幹吏、在河務上頗有建樹。不過,黃河改道,非一朝一夕之力,需數年時間,甚至十餘年時間。”
王泰身旁的內閣首輔陳子龍回道。
“黃河改道北上,乃是有利於子孫後代的大事,急不得。北宋的教訓,可不能重演。”
王泰微微點了點頭,鄭重叮囑道。
北宋初年,黃河改道,原本東流的黃河因為決口北上。河不東,則失中國之險,為契丹之利。北宋改道黃河,卻小看了自然的力量,最後黃河氾濫,以至於河北軍事重鎮,千里蕭條,間無人煙。居民流散,倉廩空虛,城郭不修。
最終女真人南下,河北地區極度空虛,本就孱弱的宋廷被黃泛區拖累,最終滅亡。
再加上人為破壞,黃河奪淮入海,每半年氾濫一次,百姓深受荼毒,朝廷不堪其害。
“陛下放心就是!閣部已經下達各省地方,並有工部專人負責,反貪司跟進。”
對於大漢天子黃河改道計劃,作為臣子的陳子龍是舉雙手同意。利國利民,功在千秋,大漢天子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為了這個帝國,以及帝國的百姓。
“這是哪一家廠,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廢水?”
王泰的眉頭一皺,興致被那順著溝渠流入運河的花花綠綠的汙水打斷。
“陛下,這是揚州的鋼鐵廠,應該是生產的廢水。”
陳子龍額頭冒汗。皇帝可夠苛刻的,又要大鍊鋼鐵,又想不要汙染。
“陛下,這也沒有辦法。不光是揚州,徐州、武安,甚至是湖廣、江南都一樣。這些廢水,沒有辦法。”
楊震在一旁悄悄說道。
王泰輕輕點了點頭。
這就是工業化社會的弊端,不但是鋼鐵、玻璃、陶瓷、甚至是紡織,都是汙染行業,還得想辦法解決。
“那個澳洲,還沒有移民嗎?”
想到了歷史上的澳大利亞鐵礦石,王泰的心一下子動了起來。
後世國內進口的鐵礦石中,澳大利亞佔據了七成。把鐵廠建在澳大利亞,再借住附近印尼的煤炭,豈不是一本萬利。
“陛下,還有少量荷蘭人盤踞在巴達維亞,因此,澳洲……”
對於大漢天子口中的澳洲,陳子龍自然不陌生,地理位置也是大概熟悉。
“還在巴達維亞?”
王泰眉頭一皺。這個趙應貴,南洋總督,怎麼不思進取了,還讓荷蘭人佔據印尼?
“下一道旨意,讓趙應貴趕走荷蘭人,佔了澳洲。告訴他,半年以後,朕要親自去南洋看看!”
“到了南京,臣立刻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