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辰西域之戰起於大辰十九年二月初一,止於大辰十九年三月十五。
這場歷時一個半月的戰爭,以大辰第二軍的全勝而結束。
這場戰爭對大辰以及周邊各國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因為這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以少勝多的戰爭。
它創造了兩個奇蹟——
其一是僅僅四萬人守城,在面對四倍於自己的敵人,硬是堅守住了足足一個月,直到戰爭結束,那座城依舊未破!
其二是大辰軍隊那強悍的野戰能力完全重新整理了各國對大辰軍隊的看法。
大辰最有名的便是刀騎,然而那個叫冬十五的將軍率領的那三萬軍隊卻並不是刀騎,他們確實揹著刀,但他們卻沒有騎馬,而是以步卒的方式在那個名為潯山的群山之中將雲國的十二萬大軍全部消滅!
雲國的大軍由雲國鼎鼎大名的上將軍莫然親自率領,其中有足足四萬是雲國的精銳影擊!
而云國的影擊最為擅長的便是山地叢林作戰!
可他們卻輸給了大辰,還是全軍覆沒的完敗!
就連上將軍莫然也被大辰給俘虜了!
那麼這支三萬人的軍隊究竟是如何戰勝了雲國的這十二萬大軍的呢?
各國在收到了潯山之戰結束的情報之後,都紛紛向大辰的京都長安派去了諜子,或者啟動了曾經埋下的諜子。
而受這一戰之影響,大辰南疆之戰終究議和,大辰左相廖仲雲離開了長安,親赴南疆,將與漠國的丞相桑甘炫簽訂兩國和平條約。
在廖仲雲和姜上游的授意之下,潯山大捷被官府刻意的宣傳了出去,讓大辰的百姓們備受鼓舞,給他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於是,悄然之間,大辰的這一潭死水似乎盪漾起了少許的波瀾,就像原本的荒漠忽然長出了那麼零星的一些野草一般。
這自然引起了某些有心人的關注,透過種種分析,最後他們的視線都落在了大辰的那位攝政王的身上!
他們才知道大辰的軍隊在許小閒成為攝政王之後便發生了變革,而潯山大捷的那支軍隊,便是變革之後的大辰第二軍!
大辰要設立四大軍區,而每個軍區的主戰部隊僅僅只有三萬!
在這個以人多而取勝的年代,許小閒的這一變革重新整理了各當政者的觀念,再詳查下去,他們才知道這些兵採用的正是許小閒在涼浥縣的時候搗鼓出來的那訓練之法,也才知道這些兵所用的武器皆為許小閒所提供的鍛造之法打造而成。
以一人之力而改變未來戰爭的發展方向……這個人未免就太可怕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