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這話,安長清返身回到了官署中,提筆寫了一封信交給了汪師爺,還囑託了一句:“一定要快,不然怕刺史大人來不及做好接待的準備。”
汪師爺應下,安長清登上了馬車,愉快的向四平水榭而去。
……
……
也就在此刻,許小閒的車隊抵達了四平城,和湯師爺派出的人擦肩而過,同時,城裡的捕快也發現了端倪,他們向縣衙飛奔而去,卻未曾看見縣令大人,於是將這一訊息告知了湯師爺。
湯師爺連忙告知了張縣丞和李縣尉,他自己也乘坐一輛馬車向四平水榭狂奔而去。
四平縣的張縣丞李縣尉這就傻眼了,這位攝政王怎麼殺了一個回馬槍呢?
莫非是錯過了宿頭?
現在縣令大人未曾回來該怎麼辦?
張縣丞穩住了心神,對李縣尉說道:“走,咱們去迎接攝政王!”
“迎去何處?”
“……迎去四平水榭不太妥當,那就先將攝政王迎來縣衙,等縣令大人到來由他再做安排!”
於是,張縣丞和李縣尉帶著幾個衙役連忙向東門方向而去。
馬車上,許小閒依舊掀開著車簾,他在看著四平城的模樣。
這座城比以往的涼浥城來的更繁華一些。
此刻已是傍晚,四處已見炊煙,街巷裡那些食鋪的吆喝聲此起彼伏,一路所見,酒樓茶肆也還不少,並且生意都還不錯。
但如此龐大的車隊行在小小的四平縣城的街巷上,這自然也引來了許多人的注意。
這些人的視線裡是驚訝的,因為他們極少見過如此浩大的陣仗——
之所以說是極少,是因為在大辰三年,皇上前往耀月城的時候,那儀仗比此刻此行之隊伍來的還要浩大。
在許多老街坊的心裡,大辰三年所見,便是他們這一輩子都值得去說道的事,只是而今卻早已沒有人提起,因為在數年之後他們才知道,那是一件屈辱之事!
大辰的皇帝居然是去耀月城外的溧水河畔和景國的皇帝簽訂一份協議的。
因為那一份協議,大辰的稅賦漲了足足兩成!
聽聞從京都傳來的訊息,大辰的那位皇帝已經於去歲末駕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