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請胡兄繼續!”
其實,對於鴻都門學他不想發表什麼意見,不過是士族和皇權力量之間的角力而已。
歷史上,所有人都將漢朝的滅亡歸罪於桓靈二帝,但客觀的說,一個朝代的滅亡不是一人就能折騰亡國。
如同一棵大樹,本已沉痾不起,就算是桓靈二帝再怎麼英陰神武怕是也無力迴天,所以,胡不為一直認為,把漢朝的滅亡僅僅歸罪與桓靈二帝顯然是不客觀的。
這一次的鴻都門學看似是靈帝的一個昏招,其實裡邊何嘗沒有士族的背後力量?
唐之前,皇權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制與士族的力量的,所以才有了四世三公這樣的巨無霸家族。
直到唐以後的五代十國,才逐漸的將士族對於皇權的影響降低到最低。
其中最大的最有力的對策無非是開科取士,全民選才,才將朝廷對於士族的依賴徹底的扭轉。
但是,在當時來說,朝廷對於士族的依賴似乎都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胡不為就算是有自己的看法,也不能坦白的說出來。
至少,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完全的說出來,給自己樹敵。
但是,現在崔琰作為清河崔氏的代表人物,問到自己自然是不能不回答的。
他想了一下,然後斟酌了一番口氣,說道:
“以在下看來,這是當今對於士族的一次安撫之舉,本也無可厚非,因為朝廷的取士本就依賴士族,只是這樣良莠不齊,好壞不分的取士,事情就變了味道!”
從這一點來說,靈帝對於士族來說,完全的脫離了掌控,或者說,掌控力度已經大不如前。
這一點,胡不為當然不能在這裡說出來,首先,他不想被披上妄議朝政的罪名,其次,他不想和現在正如日中天計程車族為敵。
崔琰和在座的聽完都默默的點頭,胡不為說的不可謂不中肯,只是,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士族來說,也不是他們想要看到的結果。
至少,他們還不想捨棄既得利益,再去尋找新的主子。
面對眾人的沉默,胡不為也正好喝口茶,想著怎麼藉機離開。
說實話,對於現在的文人之間的這種清談的習慣,他很不感冒,哪裡像小說中看到的那樣的來個賽詩大會來的爽快。
那樣的話,他就可以將別人的詩拿出來硬梆梆的扔到那裡,將所有裝逼的人都打啞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