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到佈滿灰塵的線切割裝置前,一揮手掀開帆布,鋪了一層厚厚油紙的機床呈現在他的眼前,看著裝置的整體設計機構問題不是很大,因為本身線切割裝置進步的空間也不大。
在這90年代,對於線切割裝置來說,也就是專業用語簡稱快絲較為普遍,它們大部分是使用手動編寫程式再輸入控制櫃系統操作。
文語招呼著李道裴和肖一凡成功組起了一臺40線切割裝置。
經過對裝置控制櫃的檢查,和電腦配置檢查,他找來一臺看著還很新的電腦連結在機器上,使用已經安裝的1990版本的AutoCAD繪圖軟體,繪製好圖形準備操作時,居然發現了一個實際問題,那就是線切割裝置控制櫃裡安裝的單板機程式設計系統異常無法輸入命令。
文語只好又在電腦裡尋找AutoCAD繪圖軟體,重新試裝成最低版本1988。
不錯,機器的確是動起來,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本來一個長50毫米寬20毫米的加工件出來後,卻出現了0.51毫米的精度誤差。這樣的裝置給誰都不會買。
面臨這樣嚴重的切割誤差,又怎麼能參加上海的數控機床展銷會呢?不管怎樣說,成品就是要能用,要好。
文語又試驗切割了幾塊材料,居然發現誤差每次還不一樣。
當他犯愁時,李道裴說道:“語哥哥,人家把xy兩軸的技術引數修改一下看看呀!或許可以了呢!”
文語點點頭,李道裴開始進行技術引數調整。
所謂的技術引數調整就是將xy軸任何一方在行走時位置偏差大的地方,可將引數調整正負偏移來彌補相應誤差,但一般調整不了太大。
李道裴在試著修改引數,文語在腦海裡過濾著線切割裝置的所有程式系統。
AutoCAD、x8、Hl、Hf、Caxa、Yh、Ks、autop、單板機等程式設計系統。
如今既然是單板機,經過檢查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那就只有機械設計加工問題了。
他仔細的端詳著線切割裝置的構造,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整個機器全部拆掉重新安裝。
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從頭做起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
文語拍了拍李道裴的肩說道:“不要調了,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拆掉重新安裝,我懷疑是導軌有問題,還有一個麻煩的事情,那就是這些機床大部分都是硬軌就比較麻煩,如果是線軌我們還有除錯的可能。”
李道裴不解的嘿嘿笑道:“嘿嘿嘿,人家真的不懂什麼是硬軌?什麼是線軌?”
“硬軌就是在機器床身鑄造時將導軌位做成了一體,再經過機械加工將其做成精面,一般成v型,方便定線。”
文語說到這裡,喝了一口水,接著道:“線軌就是直線導軌與滑塊安裝在機器上所形成的直線活動,這種就是線軌組成的機器。相對而言,硬軌機床要比線軌機床結實耐用。我們現在面臨的就是如果硬軌有問題就需要返回廠家返工,麻煩的事還有這是玉衡之之前負責的,估計現在連同供應商都難找回來,何談返工維修呢!不管怎麼樣,先拆再說。”
李道裴在文語的指導下,再加上肖一凡三人在三小時內將線切割裝置的x軸和y軸拆卸完畢。
中午的下班鈴聲響起,文語讓李道裴幫忙打飯過來,一人在車間開始檢驗裝置的每一個零部件的精度誤差。
他找到水平尺將整機水平校驗標準。再將x絲桿座與絲桿利用千分表測量誤差在0.005毫米之間。
就在文語還未完成絲桿校驗,李道裴和肖一凡一同回到了車間,李道裴自覺的接著文語的工作。
整整一個小時,終於將x軸絲桿校驗成功,y軸同法而為。
他們再將工作臺面裝了上去,再次移動千分表測量硬軌的直線度,最終的結果是行程400毫米,誤差在0.02毫米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