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也許我不該跟你說這麼多。”
“你是做醫生的,我知你有分寸。”
“但作為一個家屬,我也希望你能體諒我。”
“還有,如果國內的醫院不適合為悠悠做手術的話,也請你告訴我。”
“我不懂這些,可只要你開口,我就會想盡辦法為她治病。”
“我這麼說不是為了炫耀我對她有多好,也不是為了假惺惺的顯示出我是一個好人。”
“總之……”
訊息忽然停了,大概是在那邊好好考慮該怎麼說下一句了吧。
作為家屬,嘮叨是常事。
有些是必要的關心,有些,只是擔心的抱怨。
無論是哪種,穆雨都不會在意。
就是看起來,葉辰這個男人,是非常在意他女朋友感受的人。
也沒有聽到過他說起他女朋友的家裡。
具體什麼情況,也不知道。
穆雨也不是說非要關心。
等見面了,熟了再問也不是不可以。
她作為醫生,有必要知道病人家屬的資訊。
為的目的很簡單。
病人家屬對病人的情緒影響非常之大。
倘若一個病人感受到了她的家屬的操勞,擔憂,以及消極的放棄心態。
就會也產生相應的心態。
這麼長時間,這麼多次見面。
穆雨都只看到了葉辰一個人。
按理來說,要是他女朋友的家屬知道了有人能救他們的孩子,不是應該一定要來看看才行嗎?
考察一下技術,打聽一下醫藥費。
不能隨便就把孩子交給一個陌生人去醫治。
尤其是像自己這樣的很多年都沒有操過刀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