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品冠躲進茶館剛坐定,店小二還沒端上茶,便聽到鄰座的三個人在低聲議論。只聽得一個穿藍衫的人說道:“聽說成國只有兩萬人堵在城門處,但因大王不在,大王子不敢出城應戰,只讓封鎖城門,是以東門無人可以進出。”
另一個白色棉袍的人介面說道:“聽說成國人極為囂張,在城外整日裡對著咱們長樂城的守兵嬉笑怒罵,還將大王比做是烏龜,將大王子說成是龜兒子……”
三人中,那個穿灰色長衫,年紀有一些大的人,放下茶碗,長嘆一聲道:“如今北涼國是因為大王在,大王勇猛,能征戰四方。可大王畢竟也上了年紀,倘若有一日,傳位給大王子……照今日的情勢來看,只怕北涼國便會沒落……”
呂品冠聽到這,手上拿著的空杯子猛然間被他捏碎。杯子碎裂的聲音驚嚇住鄰座的那三人,全都扭回頭來看到呂品冠,個個面如土色地下跪求饒……呂品冠沒有再看他們,只扭頭直朝外衝去。
不多一會兒,有王宮的侍衛尋著寧令多爻,慌亂地向他稟報道:“國師大人,不好了,大王子領著人打馬向東城門飛奔而去。”
寧令多爻聽了這話,臉色頓時變了,問道:“大王子不是說去溜街嗎?怎麼突然又向東城門去了?跟著他的侍衛呢?怎麼沒有攔一下。”
那將衛回答道:“本來大王子只是去溜街的,怎知路上的行人,老百姓等全都在談論氐族人守在東城門的事。就連進一個茶館,也有人在議論成國人罵戰的話,說大王子……”
寧令多爻聽到這,見那兵衛突然不說了,雖然知道不是好話,卻也想知道呂品冠為何突然衝去東城門。遂著急地問道:“說大王子什麼了?你趕緊說。”
那將衛才回道:“說氐族人將大王比做是烏龜,將大王子說成是龜兒子,但是大王子居然還能忍,是因為大王子本身沒本事,只是依仗著大王有了大王子的身份。倘若有一天大王不在了,只怕北涼國便會從此沒落,反而被鄰國欺負。”
寧令多爻聽了將衛複述的這些話,想著呂品冠容易被激將的性格,心道‘糟糕’。忙對著那將衛說道:“快幫我備車,即刻去東城門。”
等寧令多爻趕到東城門時,遠遠地看到往日緊閉的城門已經開啟。守門的將衛正在城門處慌亂地來回看,一時看看城內,一時又探頭往外瞧瞧,不知道該怎麼辦。正好看到寧貪歡我爻的車駕向城門處駛來,遂即刻跑來稟報,說呂品冠已經帶了兩萬人馬出城應戰。
寧令多爻嚇得差點從車上滾了下來,連滾帶爬地被那將城門的將衛攙扶著上了城頭。果然看見呂品冠一身戰甲,領著兩萬人列陣於東城門前,直面對戰的成國軍衛。
眼見得戰事還沒打起來,寧令多爻忙命人敲鳴金收兵鼓,催促呂品冠回城。初鼓響起時,呂品冠回頭看了一眼城頭,看到寧令多爻朝他不停地揮手示意,要他回城。呂品冠沒有回城,而是提了提馬的韁繩,朝前跺了幾步。
寧令多爻見狀大急,命人再次擊鼓收兵。
呂品冠聽了收兵鼓,雖然心中不願,想起父王臨走前的吩咐,只得無奈地嘆了一口氣,調轉了馬頭。
怎知他剛調轉過馬頭,身後便傳來一陣鬨然大笑,成國軍衛那邊,罵戰的那些詞再試大聲的響起。其中有一個洪亮的聲音,在這群人的聲音中更是突出。只聽那聲音說道:“品冠小兒,你個只會縮頭的龜兒子,連一點男兒的血性都沒有。呂雄逸給你的這個名還真是白取了,什麼品冠?你不如就叫呂品龜。”
這個聲音剛停,氐族人便又發出了一陣鬨然大笑,接著便是一聲接一聲的“呂品龜、呂品龜……”
寧令多爻本來看到呂品冠調轉馬頭打算回城,正想鬆一口氣,接下來卻聽到不斷傳來的‘呂品龜、呂品龜……’,想著呂品冠容易被人激將的脾性,再一次大呼‘糟糕’。探身瞧向城下時,果見呂品冠重新調轉了馬頭,朝成國的軍陣衝了過去。
寧令多爻忙從懷裡摸出一塊令牌,吩咐身後的侍衛,說道:“快去傳令給野利將軍,讓他另帶兩萬人出城,應援大王子,務必要保得大王子的安全。”
於寧令多爻的心裡,雖然呂品冠衝出城是太冒失了,但只有兩萬人的成國軍隊,他寧令多爻也真的沒有太過擔心,不過是稟承呂雄逸的吩咐,小心行事而已。如今,他讓野利洪基也帶兩萬人出城,兩倍於成國人的兵力,應該給給成國人一個教訓。
城門外,呂品冠打馬向前衝向成國的軍隊時,趙大鵬卻並未如他們罵戰時那般驍勇,只領著那些散騎,慢慢後退。
本來想痛快地教訓一下成國軍衛的呂品冠,見到氐族人在退,只道他們怕了,想著這一段時間受的窩囊氣,遂命令道:“給我追,今日不好好教訓一下成國人,我以後都不用姓呂了。”
在下面追的呂品冠不覺得,可是在城頭上看的寧令多爻眼見著成國人不迎接,只一謂地往後退,初時也只認為成國人被北涼國的軍衛氣勢所懾,嚇到了。可越看越覺得不妙,只覺得呂品冠追得太過,離城門太遠了些。
等野利洪基調集好兩萬人馬趕到東城門時,寧令多爻忙吩咐他道:“趕緊出城去將大王子追回來,莫讓他再往前追,只怕成國人有詐,要是中了埋伏就麻煩了。”
野利洪基得令後,忙打馬出城追呂品冠。卻發現呂品冠的前軍離自己已有幾百米遠。遂奮力朝前追呂品冠。方追了兩百米左右,就猛聽得西北方向的密林中發出一聲炮響,從密林中先是衝出五千輕騎兵,均穿著銀亮的鎧甲,在日光中閃閃發亮,甚是耀眼。
在輕騎兵之後,還湧出盾衛、弓箭手,並迅速地分成兩股,前後包抄野利洪基的兩萬軍衛。而西南方向的樂山山腳處,也湧出一隊兩萬人的兵衛向呂品冠軍隊的後面圍了過去,徹底將呂品冠與野利洪基的隊伍隔斷。當然,此時一直往後退的趙大鵬領的氐族散騎,此時也調轉了馬頭,朝呂品冠回沖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