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釋怨——謀而後行> 三百五十 本意另有他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三百五十 本意另有他圖

司馬琰看出婁世東的退縮之意,遂再次開口說道:“本王給你一天的時間,你可以選擇自行退兵回南涼國,說不定還來得及救援沮渠猛夏。也可以選擇不走,明天的此時,本王便會對你南涼國的軍隊發動攻擊。”說罷,不再理婁世東,而是調轉馬頭,與前來迎他的古清風一道,向中軍大陣中退回。

古清風跟在司馬琰的身後,問道:“王爺,為何不趁機掩殺過去,以冀北軍的戰力,以兩倍於婁世東的兵力,定能大獲全勝,將南涼國的軍隊滅于靖南。”說完又怕自己的說法有誇大之嫌,遂改口說道:“即便不能全殲南涼的軍隊,至少能讓婁世東大傷元氣。”

司馬琰卻搖了搖頭,說道:“得放婁世東回去對付呂雄逸,不能讓呂雄逸的日子太好過。呂雄逸要是過得太順,就會有機會回援北涼國的都城長樂了。”

古清風聽了司馬琰這話,這才明白他花費那麼長的時間與婁世東在陣前說那麼一大段話的道理,原來琰王爺是想要婁世東自己退兵回援沮渠猛夏。遂問道:“那婁世東會退兵嗎?”

司馬琰說道:“道理本王都跟他說了,退不退兵,要不要救沮渠猛夏就看他自己了。”說完這話,稍頓又篤定地說道:“不過本王料定他肯定會退兵去回援沮渠猛夏的,否則就算婁世東守著交州和冀州,本王也能將他攆走。但如果他現在不回去救沮渠猛夏,他們的南涼國就徹底沒有了,他以後連立身之地都沒有。”

古清風見司馬琰如此篤定,自不會懷疑。但是卻皺著眉,思索著說道:“傳信說五日前呂雄逸就開始攻打且未城了,十二萬對五萬,婁世東從幷州趕回去,也需要些時間,可還來得及?”

司馬琰雲淡風輕地說道:“來不來得及救沮渠猛夏,那就不是本王能預知的了。但是堵截呂雄逸,為沮渠猛夏報仇,卻還是可以的。”

聽了這話,古清風表情微怔,隨即便明白了司馬琰的用意。開口問道:“難道王爺的本意不是讓婁世東回援沮渠猛夏,而是想讓婁世東拖住呂雄逸?”

司馬琰沒有回答古清風的問話,而是吩咐道:“好生派人看著婁世東的動向,只要發現南涼國退兵,立刻給月隱玄傳訊息過去。”

“是。”古清風聽了,大聲的應下。

當夜,便有斥候來報,入夜時分,婁世東連夜撤離了幷州,直接趕回南涼國。

接到這個訊息後,古清風立時寫了傳信。一騎快馬從幷州城飛奔而出,一封傳書也飛快地傳向成國的月隱玄處。

……

北涼國的國主呂雄逸帶兵離開都城長樂時,留下了長子呂品冠,並將所餘的六萬人馬和監國的權力一併交給了他,同時留了國師寧令多爻輔佐呂品冠。

呂品冠其人,個性耿直,有勇,無私心,所以呂雄逸在離開長樂城時很是放心地將監國的權力和六萬人馬交給了這個兒子,因為他相信這個兒子沒有謀權奪位的心思。但又因為呂品冠太過耿直,無謀略,偶爾也會衝動,容易被激將法激起好勝之心,所以,呂雄逸留下了老持成重的寧令多爻勸誡呂品冠。

臨行前,呂雄逸曾經將呂品冠與寧令多爻都叫他到大殿上單獨囑咐過,他前往南涼國期間,需要防範的主要是西面的西涼國。至於東面的成國,是一個國力極弱的小國,多年來都是仰仗著北涼國的鼻息在過活,北涼國不去動成國,成國萬不敢起動北涼國的心思,倒不必過於擔心。

而西涼國本身比南涼國的實力還要弱一些,國土細長而狹窄,本身儲存的兵力也不多,全國所有的兵力加起來只有八萬。雖然呂雄逸只留下六萬兵力給呂品冠,卻也足夠給他應付西涼國,因為西涼國不敢傾全國的兵力而出來謀奪北涼國。何況他認為,西涼國未必敢動北涼國的心思。

是以,在呂雄逸帶兵離開長樂城,前去攻打南涼國後。呂品冠聽從了寧令多爻的建議,將守在與成國相交的邊城下丘城的兩萬守軍,調了一萬去了西南方,守住北涼與西涼的邊城。

……

婁世東離開幷州的第五日,已經到達的成國的月隱玄收到了來自幷州的傳信,婁世東退回了南涼國。月隱玄拿著信見到趙昊彥與李道揚時,二人異口同聲地說道:“出發。”

三日後,下丘城的一萬守軍被擊退,趙大鵬帶著五萬兵衛趁勢向西直接殺入宜安城,佔領宜安後,直接逼近長樂。

同時,月隱玄領著五千暗衛並兩萬兵衛穿過宜安,從東南方向偷偷潛入長樂境地;趙昊彥則帶著謝子碩的五千少年騎兵和五萬兵衛,從宜安的西南方潛入長樂城西面的密林中。

長樂城外是一片廣闊的草原,草原的西側是一片密林,而東側是一座高大險峻的大山,名為樂山。長樂城依山而建,城牆的一半正是藉助長樂山為天然的城牆屏障。而長樂城的東門正門方向,只有一望無際的草原。

從宜安過來,正是長樂的東面。想要攻打長樂城,兵力只能排布在草原上,長樂城上便能一目瞭然地看到。當趙大鵬只領著兩萬氐族散騎,排布在長樂城外的草原上時,站在城頭的呂品冠看著只有兩萬兵衛的成國居然敢來攻打自己強大的北涼國時,輕蔑之下更多了一分惱怒。

只聽他問身邊的寧令多爻道:“你說成國就憑這麼一點兵衛,憑什麼敢打咱們北涼國的主意?又是怎麼打到長樂城來的?”

寧令多爻回答道:“聽聞攻下宜安和下丘城時,都是因為他們有一支神出鬼沒的輕騎兵。”

“神出鬼沒?”呂品冠問道:“騎兵因為有馬,說他們跑得快點還有可能,用神出鬼沒來形容,不怕言過其實?何況騎兵都以驍勇衝鋒為主,神出鬼沒算怎麼回事?‘

寧令多爻不便反駁呂品冠,畢竟他是王子。遂指著成國排在遠處草原上的散騎說道:“成國的氐族人也算是在馬背上成長起來的民族,甚是善騎射。如今雖只得兩萬之數,卻都是騎兵,並不好對付。”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