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財之道兩人最後也沒討論出個結果來,主要原因是黃庭秉承了一個原則——凡是以凡人之力無法完成的事物,都不予採用,這就讓趙青青傷透了腦筋。
無論是封建制度還是世家,都屹立這片土地千年。要說什麼最賺錢,他們是有絕對話語權的。正因如此,能賺錢的東西不是把握在朝廷手上,就是把握在世家大族手上,想要再想一個出來,簡直難如登天。畢竟,她又不是黃庭。
到了最後,她實在是氣不過,嗆了黃庭一句:“要麼你從上層階級搶蛋糕,要麼你就打破現有的經濟體系,不然我是沒辦法了!你自己瞎忙活去吧!”
奇怪的是,她說完這句話後,黃庭並沒有表現出絲毫負面情緒,反而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連招呼都不打,徑直回自己房間琢磨去了,把趙青青氣了個半死,拉著長孫穎的手決定今天一天都不理他!
嗯,那時候已經是深夜了。
黃庭的確是有所啟發,他想到的東西也很簡單——銀!
在唐朝,煉銀技術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大規模冶煉並正式作為貨幣還得要等到宋朝。如果黃庭不缺錢,完全可以等凡間自由發展,可問題是他現在很缺。
就像趙青青說的,無論是郵局還是造紙廠,前期的投入都是一個天文數字。而自己目前的斂財手段,只有一個前途未卜的奶茶店,這樣顯然是不行的。
趙青青的話給了他啟示。在絕大多數社會資源都被上層階級掌握的情況下,如何不透過戰爭的手段快速致富?一是創造一個新的社會公認的高價值物品,並掌握它的生產渠道。比如水泥。
如果黃庭沒有把水泥的製作方法公開,而是以此牟利,那他早就賺的盆滿缽滿了。但此一時彼一時,那時他都是成仙的人了,還把錢財看的那麼重幹什麼?
況且,這方法最大的缺陷就是——上層階級手中的財富,大多還是取自下層階級,就算真的創造了一件新的剛需物品,那為之買單的,很可能依舊是百姓。
所以黃庭決定用第二種方法——打破現有的經濟貨幣體系!
唐朝初期,最常見的貨幣是哪些呢?糧食,銅錢和絹帛。其中糧食不能久放,每年都要去市場流通;銅錢不便攜帶,家家戶戶只儲備適量的錢幣作日常花銷;絹帛就成了大量貴族最喜歡囤積的東西。只要注意存放,防止生蟲發黴,絹帛這玩意可以儲存數十年之久,又因為大量囤積,市場上一直供不應求,它的價值也一直居高不下。
至於為什麼不印刷紙幣……黃庭又不是官府朝廷,怎麼可能擁有讓所有人認可紙幣價值的公信力?貴金屬就沒有這個煩惱了。大不了到時候再推出銀票就是。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推動凡間大規模開採銀礦。
第一個難點,就是銀礦的分佈。作為一個現代人,你讓黃庭說出國內的石油和稀土分佈,他還能聊上兩句
(本章未完,請翻頁)
,但是銀礦……這就涉及到他的知識盲區了。不過按照古代對貴金屬的管控程度,礦坑這種要地肯定都是要錄入卷宗的,大不了就去皇宮逛一圈,實在不行,讓分散到各地的羅剎們翻一翻當地郡縣誌就是了。
第二個難點,如何讓人們認可銀的價值。憑黃庭貧瘠的知識,他也只知道銀能和硫產生化學反應變黑,也就是所謂的“銀針試毒”。至於銀其他的作用,他還真不太清楚。但古代既然用銀做針,想來對人體是有一定益處的——這個需要先去諮詢一下醫生,再好好想想如何營銷了。
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難點,如何讓世家大族接受絹帛的時代已經過去,銀錢的時代已經到來的事實。其實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只要讓絹帛氾濫,市場供大於求就行了。但想要做到,那織造行業也要大力發展。只可惜黃庭雖然也姓黃,但和歷史上那個大名鼎鼎的黃道婆沒有一點關係,紡織技術更是一竅不通,想要提高紡織效率只怕……等等!
黃庭忽然靈光一現。他的確不知道黃道婆是怎麼改進紡紗機的,但他學過另一個劃時代的發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起源,珍妮機!
死去的初高中知識突然開始攻擊我!黃庭感嘆一聲,仔細回想珍妮機的原理……
一夜時間就在漫漫思索中悄然溜走。第二天一早,興奮過度的黃庭就讓同樣一夜無眠睏意濃重的長孫穎將府內所有女眷集合起來,在眾女一頭霧水中問出了一個問題:“敢問各位姐姐妹妹阿姨嬸嬸,你們之中有多少人是使用過紡車的?能否舉一下手讓我看看人數?”
女人們面面相覷,隨後,除了因為太年幼就被父母賣出成為奴婢的和嬌生慣養只會刺繡不會紡織的,絕大多數都舉起了手。
“很好!”黃庭心中一喜,“那麼,大家覺得,紡車有什麼地方是可以改進的?”
改進?女人們面露難色。她們自小學的就是用紡車織造,代代相傳下來的技術,肯定有一點是必備的——穩定。既然穩定,為何需要改進?她們可不懂什麼是效率,只認一份力一份金的道理。
黃庭見場面如此,略作思索,再問道:“這樣吧,我換個問法。你們在使用紡車的時候,有什麼不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