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伯遺物拍賣會順利完成,最終總成交額達到了九十多萬,遠超單小溪預期。
其中大頭是單小溪自戴的幾張軟金屬面具。
每張軟金屬面具都是單小溪親手打造並編制的。每一張的樣式都是不同的,且有各自的特點,細節精妙極難進行仿製。因為是軟金屬編織,買家同樣可以佩戴,不受面具自身形狀的限制。
這幾張面具本來是分開拍賣的,有位大佬粉絲拍下了全部面具。這才導致單張面具價格飆漲,全套總價超過了五十萬。
一下子到手九十多萬,單小溪立刻透過律師提交了註冊工作室的報告。同時她改裝的工作室辦公地點也重新裝修的差不多了。
單小溪把單品牌工作室的辦公地點選在了烏託街14號的一樓。
14號的一樓本來就是沿街店鋪。原本其他幾家店鋪都關閉了,只剩祥叔一家雜貨店還堅持營業。
單小溪已經決定不把14號對外出租,就索性把其他幾間店鋪打通變成工作室。
考慮到工作室需要分成不同的辦公場所,幾個店鋪之間只打通了連線門,沒有把牆完全拆掉做成一個整體。
工作室大致分三個區域。
第一個區域是單品牌體驗店。裡面擺放品牌產品,展示的同時還售賣。
第二個區域是高階定製區。這裡也會擺放一些單小溪的設計樣品和圖樣,是接待高階定製顧客的專區。
第三個區域則是行政和設計區。是工作室員工和單小溪辦公的地方。
工作室定在烏託街14號好處多多,以後工作生活都方便。一樓是工作的地方,樓上就是宿舍,加班也更便捷。
工作室的裝修採用簡約風格,牆面重新整理後,單小溪親自動手做了了藝術噴繪。
工作室初創,產品等等暫時還沒有。體驗店和高定區暫時都空著。辦公區每個房間都放了桌椅,但沒有設定餐檯。
隔壁就是祥叔的雜貨店,想吃什麼買就是了。為此,祥叔特意在店裡增添了飲料機。
單品牌工作室正式成立的批文下來後,單小溪立刻把林婷招進來,快速給她辦理了臨時出入證。
單小溪給了林婷行政總監的職務,她本人則是老闆兼設計師。實際上,她只打算專心搞設計,其他事情都丟給了林婷處理。
林婷來到三環的第一天,單小溪帶她安排房間並熟悉周圍環境之後,就把一套設計稿件丟給了她。
“這是我做好的設計稿,一套十二條圍巾。每種該用什麼材質的料子以及染料都標註在上面了。
我打算第一期先做十套,擺在店裡看看效果。你這幾天去材料市場把需要的東西都買回來,我們爭取在年底節日之前把東西搞出來擺在店裡。”
第一批圍巾的設計圖樣,單小溪將其命名為“文藝復興之十二星座”,是文藝復興系列的第一期。
圖樣靈感來自古代歐美畫家有關星座的作品。單小溪當然不會照搬原圖,她這樣的設計者更喜歡從靈感中創作出屬於她的作品。
把稿件交給林婷後,單小溪就做起了甩手掌櫃,整個人都投入到了賽琳娜的新年三件新裝的設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