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丹目光一凝,拉近了放在桌上的情報仔細翻閱。
上將軍愛爾蘭打敗並殺死各地反歐洲義軍首領後,認為各地已不足憂,於是渡過萊茵河,匯合前來增援的十五萬地方軍一起攻打雅力士,大敗雅力士。
愛爾蘭命令十五萬地方軍包圍了波蘭,自己的軍隊駐紮在波蘭南邊,築起兩邊有牆的甬道給他們輸送糧草。
陳餘作為雅力士的大將,率領幾萬名士卒駐紮在波蘭北邊,這就是所謂的河北軍。
同時,地方軍的統帥在拒絕接受來自王城的詔書,意圖反叛的時候連同一干心腹將領全部被炸死在大營。
地方軍的兵權,被贏丹的人所接掌。
雖然新的將軍接管了地方軍,但下面的大軍並沒有撤回,依舊按照之前的部屬行動。
贏丹最恨的就是掉鏈子扯後腿行為,背後捅友軍刀子的行為。
而且愛爾蘭也明確表示願意接受贏丹的調遣,就更沒必要扯後腿了。
下屬都想要立功表現上位,這一點能夠理解,也是人之常情。
哪怕是再嚴厲的命令,也不可能止住勾心鬥角。
所以,只要在大戰中不扯後腿,不背後捅刀子,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要不然就會像原軌跡中的雅力士,因為和愛爾蘭不和被賣給了維恩,導致邊軍精銳全軍覆沒。
後世也有一個掛著全美式裝備的王牌師,將軍倒是有破釜沉舟的決心,以自身為餌,然後裡應外合。
結果,友軍們一個個作壁上觀,一支四萬人的黴式精銳部隊被殲滅。
所以,贏丹下達了嚴令,戰時誰敢拖後腿、背後捅刀子,一律夷三族!
現在的波蘭城被愛爾蘭和地方軍合圍。
不過,由於贏丹的介入,愛爾蘭雖然是上將軍,卻對這位新來的地方軍最高統帥有些調不動了。
說到底,贏丹對愛爾蘭的操守有防備,擔心歷史重演。
所以,地方軍只是配合,不再接受這位上將軍節制。
而被圍困的雅力士,倉皇中只能向維恩和各路將軍求援。
奈何秦軍十分強大,救援諸軍駐紮在波蘭北,維恩曾派陳澤率五千人先去試試秦軍的力量,結果是到了那裡就全軍覆沒了。
自此,諸侯聯軍沒有人敢前去迎戰
在經過商議後,維恩陣營分兵兩路,一路為親軍艾利爾上將軍。
另一路以德維特為主帥,進攻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