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贏丹才知道,這其實不是威亞斯命大而是他反應快……他策馬上前沒多久就被斜處撞來的安息騎兵撞倒,威亞斯整個人都被撞飛了出去。
幸運的是此處是沙漠綠洲,地質較軟還有草皮,倒地時雖是腹中一陣翻騰吐了一口血但傷勢不重還有意識。
威亞斯轉眼一看,見另一面絡繹不絕的安息騎兵洶湧而來,趕忙就地一滾就滾到一匹馬屍腹下縮在其中。
接著……
一匹匹戰馬驚嘶、悲鳴著堆疊上來,一層又一層。
但威亞斯所處的位置因為有馬屍在旁撐著,所以竟然毫髮無傷。
跟著威亞斯一起從死屍堆裡爬出來的還有兩百餘名印度軍,其餘的就是非死即傷。
當威亞斯兵印度軍兵士渾身是血的從屍體堆中鑽出來時,秦軍兵士暴發出一聲歡呼為其喝彩,許多兵士還高喊著印度以及威亞斯的名字。
很快,威亞斯及一眾倖存的部下就在親衛的護送下來到贏丹面前。
贏丹朝威亞斯點了點頭,說道:“做得好!秦軍欠你一個人情,欠印度一個人情!我贏丹在此立誓,只要有秦軍在,必助印度復國!”
威亞斯卻平靜的回答道:“殿下,屬下所為並非為了復國。”
贏丹不由奇道:“你若不為復國又是為何?”
也難怪贏丹奇怪。威亞斯離開印度前往中原就是為了搬救兵,心心念念想的也是回印度驅逐安息收復失地,就在剛才……威亞斯號召印度軍阻擋安息大軍時喊的口號還是復國。
可真到贏丹要為威亞斯復國時,威亞斯卻反對!
威亞斯很認真的朝贏丹拱手道:“殿下,印度不求復國,只求能追隨殿下成為大秦子民。”
“請殿下准許!”
贏丹一愣,然後就明白威亞斯的意思了威亞斯是個聰明人,他知道此時再談復國根本沒意義。
比如那樓蘭……
它是有國呢還是沒國?說它有國吧,樓蘭實際已在贏丹的掌握之中。說它沒國吧,樓蘭又是存在的,而且還有個樓蘭王印度要是復國的話,其結果也不會比樓蘭好多少。
也許,因為印度對大秦的忠心以及為大秦立下的汗馬功勞,再加上贏丹與威亞斯的私人感情,印度會有更多的自主權。
問題在於更多的自主權有時反而不是好事因為這就意味著印度不受大秦控制,將來有可能會是大秦的敵人。
有句話叫“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威亞斯以前不懂這些,但跟著贏丹一路東征西討看多了中原各國的吞併以及明爭暗鬥之後,當然明白越是受重用、軍功越大有時反而越危險這個道理。
更何況,印度復國又能如何?
在秦軍將要控制整個西域的趨勢下保持印度這不過上萬百姓的小國而且還與安息交界,秦軍甚至不需要自己動手,只需要不為印度提供保護……印度就要吃不了兜著走。
因此,印度最光明的前途應是憑其英勇、忠心及功勞成為秦軍的一份子。
這才是大勢所趨,也是明智的選擇。
贏丹點了點頭,說道:“我大秦一向樂於接納各國軍民,印度若是有心併入大秦,我贏丹可以做主為你等併入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