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冷兵器為主的歷史舞臺上,騎兵的威力就相當於現代開著裝甲車一路馳騁,所向披靡。
而歷史上把騎兵用到極致的人物,可以參考成吉思汗。
曾經的大秦缺少騎兵,其根本原因或許是糧食缺少,但也跟沒有草場畜牧養馬有關。
只有一望無垠的天然草場才能養得了希臘人餘二十萬的騎兵大軍。
而此番希臘人幾盡折損在賀蘭山下,他們騎乘的成年馬匹反倒是成全了秦國。
待蒙恬讓那五萬待守合黎山的步卒趕來,一人騎一馬,牽一馬。
隨後,這五萬步卒改成騎兵折返居延澤,順勢佔據居延澤,清點希臘人的餘下財富才是他們的任務。
見這五萬大軍瞬間鳥槍換炮,雙腿走路變成了四條腿奔跑,贏丹便忍不住樂呵道:“難怪說以戰養戰,勝敵益強。一戰之後大秦的軍力又能提升至少兩成,這換做我,我也願意去掠奪別人。”
贏丹這半開玩笑的話一出口,頓時引得眾人不禁紛紛側目。
而若能讀懂他們的眼神傳遞的意思,便好似在說:你贏丹現在不就是在掠奪嗎?
面對利益,贏丹知道要先下手為強,而面對敵人,河蚌相爭,漁翁得利才是贏丹的真實寫照。
而今,吐蕃人揮灑完這一路被希臘人驅趕的怒火,再回過頭來看看眼下境況,竟然有些說不出的憂傷之感。
難得打了一場反擊戰,丟著死傷過半就不說,卻連戰利品的毛毛都沒摸到。
吐蕃國國主錫德里克只能眼睜睜看著秦軍大肆收攏希臘馬匹,卻什麼也做不了。
錫德里克很難受,但只能忍著。而內心甚至是希望秦軍吃乾淨之後,立馬回到他們秦國去,不要逗留賀蘭山,不要流連居延澤,更不要垂涎吐蕃國的兩萬駱駝。
可是錫德里克想法是好的,但俗話說得好,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他手中的兩萬駱駝大軍,早就被贏丹惦記上了。
雖然,錫德里克不知道迎面走來的人群中哪一個是贏丹,但這還有一個去過大秦,卻被贏丹坑的簽下“不平等條約”的使者,錫德里克的叔叔,西里爾。
西里爾很無語,甚至有些懼怕眼前這個年輕人,畢竟土地上的人都覺得中原人狡猾,這年輕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見西里爾盯著自己看,贏丹忍不住咧嘴笑道:“好久不見,老朋友。”
病殃殃的典使提著半條命為贏丹翻譯了出去,西里爾當即皮笑肉不笑點了點頭,隨即扭頭介紹道:“這是我吐蕃國的國主,錫德里克,”說罷,遂又對著贏丹說道:“這個叫贏丹的年輕人,是大秦的高官,很受秦國之主的器重。”
聽著自己親叔叔介紹,吐蕃國國主錫德里克很驚訝,對於贏丹這樣的年紀便能收到秦主的器重,未來定然還要長打交道才是。
思慮片刻,錫德里克當即說道:“多謝友國能來援軍支援我們,我錫德里克替吐蕃國的子民,由衷的感謝你們。”
聽完典使的翻譯,贏丹不禁笑道:“好說好說,我大秦畢竟是答應了你們的求援請求,自然要來解救吐蕃國子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