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是說?”
陳平眼神一動頓時明白贏丹想說什麼
“沒錯,水陸齊攻!”
“水陸齊攻?”
陳平有些訝然問道“那主公準備在何處登陸?”
贏丹面露讚許之色。
陳平不愧是陳平。一言命中關鍵。
海戰的關鍵因素在於出其不意從何處登陸便是至關重要。
甚至可以定鼎一場戰役的走向,曾經在春秋末期便有類似的案例。
當初的吳國海船極為發達,號稱“不能一日而廢舟楫之用”的海上強國、有著強大的海軍吳國強大的舟師,在江河湖海中縱橫馳騁頻頻進行水戰以圖謀霸權。
而吳國當初擊破強大的齊國便是因為水軍立了大功。
自膠州灣登陸直搗黃龍,迫使齊國乞降,贏丹的計劃令陳平眼前一亮,不得不說這支奇兵也許會起到大用!
但唯不解的是,究竟該從何處登陸才好,陳平雖為絕世智者但也有他不瞭解的地方。
不說陳平,整個大秦除了贏丹的任何一人恐怕都不瞭解古印度王朝。
只能在贏丹口中得知,九知道這是一個體量不亞於大秦的超級大國,儘管如此太家潛意識中還是未曾將這古印度王朝放在眼裡。
在他們心中,大秦鐵騎就是所向無敵的存在。
可贏丹卻知道,而今的古印度王朝戰力並不強大,這個時期古印度王朝的國王是舍利輸迦,信仰耆那教,在國內實行暴政。
導致古印度王朝國力開始衰退內部起義不但就算如此古印度王朝的實力也絕不容小看的步兵,大約一萬頭戰象軍事力量可謂是十分強大。
他們的兵制也與大秦有所不同。在古印度王朝中、軍隊通常由六部分組成是摩羅,他們是國家常備軍是基本武裝力量。
是脫離農業生產的職業軍隊只有退役後分得一塊份地常備軍可以說皆是精銳,後世的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也稱其內“國之戰士”,記載了摩羅的驍勇善戰。
如今的摩羅可謂是唐代時期的祖宗,戰力只會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