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句話,嬴丹都賴得理會。
井底之蛙不知所謂。
但他畢竟不會嘲笑對方,他們只看到世界大秦。
這點無可厚非。
贏丹掃了一圈,淡然一笑,“先生們,本公子的重點不是這個國家的國力。無論國力多麼強大,在強秦也是不堪一擊的。”
"本公子要說的,是此國的糧食,年兩熟甚至三熟!產量極為豐富。"
“不管是大秦人口的多少倍,我都夠有錢的。”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此話一出眾人頓時陷入到了一陣靜默。
尤其是剛才打斷嬴丹的是"內史騰"
主官租賦與財務。
大秦的財力集中在他手裡,因此當他贏得演講時,他本能地爭論不休。
倒不是他刻意進行針對贏丹。
但是覺得贏丹說的都是空話。
好得難以置信。
取之於說的很輕巧。
他得了個嬴丹,以為百姓私底下都叫自己官。
就是因為負擔大重。
秦朝人民的負擔通常由兩部分組成。
一類是賦,也就是我們要向官府繳納稅收,可能是透過實物也可能是金錢。
另一種兵役是義務為國家"人民七十年後"的各種辛勤勞動。
秦朝的賦大致有三種,
是定期按土地規模出租收集的糧食和飼料。
賦,臨時攤派要徵收的財物。
稅,針對商品徵收的錢比如鹽鐵等。
其中租之下又分為兩類,就是糧食和芻藳,糧食自不必提,而芻藳指的是乾草與秸稈,是牲畜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