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中,李傑用力甩了帥被震得發暈的腦袋,剛剛兩輪火箭炮齊射,即便隔著老遠也能感受到那股毀天滅地的威力。
雖然以前訓練時試射過好幾次,但喀秋莎在實戰中所表現出來破壞力還是讓人大為震撼。
那如死神嘶吼般的尖嘯,無數火光透亮了半邊天,一輪接一輪讓敵人毫無喘息時間,慶幸這東西是屬於自己這方的,不然真難以想象捱上一輪齊射後的場景。
“報告團長,所有炮彈發射完畢,請指示!”
士兵的喊話將李傑拉回了現實,他們這個團的任務就是對潘拉貢車站覆蓋式火力打擊,完成後就得馬上撤離,快打快走以免被對方炮兵盯上。
“通知各單位,馬上撤離此地,向三師第二主力團靠攏!”李傑沉聲吩咐道。
“是!”
李傑這支隊伍是新組建的火炮部隊,每十三輛喀秋莎組成一個炮兵團,共計三個團構成了新軍的火箭炮兵師。
此時另外兩個團部署在了三師那邊,每個團都有自己獨立的後勤運輸車隊與維修隊伍,機動性非常高。
廖銘禹還沿用了歷史上志願軍的傳奇番號第21師,目前該師還未任命師長,暫時由黑河軍部直屬指揮,以團級單位支援各級部隊作戰。
潘拉貢的炮火打擊只是戰場上的冰山一角,第三師、裝甲旅、重炮旅以及各地方部隊都從勃固齊向仰光推進,戰線擴大涵蓋了整個勃固交界處,場面變得異常熱鬧。
從年前的時候,龍文章的中路兵團就從曼德勒打到了勃固省,將日軍慢慢逼到了仰光,但由於前線兵力不足,這次總攻龍文章還特意向廖銘禹請示,動用了一直在後方修路基建的工兵部隊。
不用不知道,一用嚇一跳,龐大的工兵建設兵團足足有五六萬人之多,當這些人慢慢來到前線時,龍文章那幫傢伙都驚呆了,他們的鈞座居然不知不覺搞了這麼大批出來。
從去年開始88軍就在大力發展建設兵團隊伍,統一歸屬工兵序列,大部分用於道路橋樑搭建和地方基礎建設,還要分擔一部分後勤物資任務。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在南洋勞工民夫中招募,還有些因為年紀偏大或者輕微傷殘從前線退下來的老兵組成,雖然和主力存在一定差距,但平時也需要進行軍事訓練,相當於預備役,隨時為主力部隊作補充的存在。
他們的單兵武器以美國佬支援的M1903春田步槍為主,配上少量加蘭德和M1卡賓槍,大部分還是從一線部隊淘汰下來的武器,編制上沿用了三團制標準,支援火力沒有配備重炮,主要以80、120迫擊炮為主。
火力雖與88軍主力部隊差了一大截,不過也比在滇西時那些普通部隊強上不少,這要放在宋希濂的20集團軍裡,妥妥的美械精銳標準。
作為二線部隊的建設兵團戰鬥力可能要打一個問號,但讓他們配合主力部隊行動,撿撿便宜補補漏,打打順風仗那是綽綽有餘。
有了這批生力軍的加入,榮譽三師所面臨的壓力驟減,騰出手來的三師戰士們對日軍薄弱點進行著重打擊,採取以點突破以面概括的戰術方案,主力開啟突破口朝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