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所有的報紙上將數控母機報道了一遍,但是都沒有母機配圖,只有兩張照片。
一張是四塊不規則的金屬塊,另一張是組裝完成的金屬老鷹,這個老鷹沒有肉眼可見縫隙,就連空氣都無法在縫隙中存在,宛若一個整體。
在眾多報社當中,上次沒有參與搞事的四九日報報道的最為科學。
不僅為大家介紹了各國數控機床的發展現狀拿來對比,還普及了一番數控系統的基礎知識,讓大眾瞭解到了種花最新的科技水準。
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大夥,這玩意是高科技,鷹醬和老大哥被種花甩飛了六十年。
接下來的時間,各種數控機床、零件陸續從母機上下線,新廠的建設速度達到了最高峰。
於此同時,聶小雅、何苦等眾多軋鋼廠職工,快速對新職工進行培訓,緊張的教育工作全面展開。
十五天後,何苦站在摩天大樓的的最頂端,激動的捏了捏拳頭,“比預計提前了整整兩個月!一個月建成現代化鋼鐵企業,我們做到了!”
從摩天大樓向下俯視,四萬多名工人,一萬多名技術人員,在機場和操場上歡呼雀躍!
從新廠開建到現在,似乎只有一個月,但所有人在這一個月裡,傾注了自己此生最大的熱情和努力。
此刻,新廠最終建成,在此時,眾人心中只有一句話
“種花萬歲!”
“種花萬歲!”
眾人齊聲吼著,這聲音彷彿能撕裂整個蒼穹。
在新廠的監工臺,在四周的每一個角落,不少民眾舉著橫幅開始為新廠的落成而慶祝。
不少人眼中泛起熱淚,他們歡呼奔走,向世界表達自己最直接的情緒。
那些眾志成城的聲音包含的,是一種民族自信!
上午十點,新廠的開爐儀式上,一號、胡公等眾多元老人物紛紛捧場。
這一天,盛況空前,十萬多人隆重集會,熱烈慶祝新廠建成投產。
一號親臨現場,興致勃勃觀看了第一爐鐵水出爐的全過程,留下了“高爐鍊鐵又煉人”的殷切期盼。
高爐巍巍,鐵花飛濺,這一爐炙熱的鐵水托起了無數人對民族工業發展的嚮往和希冀,更向全世界昭示,什麼才是種花的鋼鐵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