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第一二六章 權宜之計
聽到這樣的問詢, 杜惟平忍不住笑了起來:“你說的不錯。”
簡短笑過,杜惟平沉了下來,道:“朝會當中, 國庫的虧空,身為計相的裘培已然說的清清楚楚, 在這個情形之下,都寧願用繼續增加歲賜, 來保平安, 來抹平心底的惶恐不安。可就是不願意捅破那層窗戶紙。”
“不過, 雖然你我都清楚,西寧其心已明, 但我大景朝當前也的確不能輕易承受兩國關系徹底轉向的後果, 於民於國都不是好事。這也是杜某並沒有鮮明的表示反對意見的根本,既然最終的解決辦法都是殊途同歸,又何必張揚?”
杜惟平說完, 目光誠懇的看著王景禹, 提出他認為的關鍵問題之所在:“安人之所以堅持不應該答應增加西寧歲賜之事, 可當此局面,可還有解決之道嗎?若無解決問題的良策, 空談與堅持,也不是利國之方啊。”
王景禹在杜惟平希冀的眼神下,坦然開口道:“安人見識淺薄,財政問題之根,更不是在短時間之內可得轉圜之事, 杜相公若說此解決之道,安人當然不會認為自己會有這樣的能力。”
果然。
杜惟平聽完,不著痕跡的輕輕嘆息。
雖然, 這是理所當然的,這也才是合理的,但方才那一瞬間,生出的希冀,還是讓他期待著什麼。
他伸出手,準備執起面前的茶杯,將那一絲失落的情緒掩蓋掉。
不料,青年人穩穩的聲音再次響起:“雖無治國定邦之大計,不過安人倒是有些雕蟲小計。若杜相公不嫌棄,可說與相公一聽。”
杜惟平再次詫異的抬眸:“哦?但說無妨。”
只要能最終達到目的,三十六計皆是計。
他雖然在有些事上,不得不妥協於蔡闕,但仍然在一些他認為的家國大事上,堅持自己的主張,謀求真正能解決問題的良方。
王景禹:“丞相不知聽沒聽說過,空城計。”
杜惟平思忖片刻後,搖了搖頭:“不曾。”
王景禹解釋道:“在下日常有時會看些閑書,曾經看到一個故事,說是有三個國家鼎立交戰,其中一國將兵力全部調出,去應對其中一個國家的挑釁,在這個時候,第三個國家卻率兵攻打到了國君與宰相所在的城下。這個時候,城中根本無兵可守,是真正的一座空城。這個國家的宰相呢,不僅不做任何防禦,沒有緊閉城門,甚至大開城門,迎對方將領和使臣入城,與他們淡定的談論與宴請,絲毫不懼。如此一來,反而使得對方將領疑竇叢生,認為城中一定是另有埋伏,這位宰相才會如此穩坐釣魚臺,在重重的顧慮之下,終不敢擅自開戰,率兵回國。這便是空城計。”
王景禹:“安人所想的應對之策,就是這般可暫解一時之危的空城計。”
“空城計……”
杜惟平默默重複了一遍這三個詞語,陷入了思索。
王景禹知道,杜惟平多年宦途,掌副相之職亦非一時半刻,只要自己提供了這樣的思路,究竟如何去演好這一出戲,根本無需他再多言。
半晌,杜惟平心中計議已定。
杜惟平贊道:“空城之計,臨陣退敵,很不錯!雖非長久安邦策,但為我大景朝解一時之危急,換來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時間,可決不是什麼雕蟲小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