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一二四章 不臣之心
布諾此時也不再肆意, 大景朝皇帝方才已經拿出來了擺明不打算給他們面子的姿態出來,那他在把今天的國書和賀表奏言任務完成之前,也要暫時忍著這些自大的大景朝君臣的侮辱與輕視。
布諾在大殿中央站定, 卻也不完全按照藩屬國來使的規制雙膝下跪拜表,而是當殿單腿跪地, 雙手上交國書與殿內執事官。
“西寧國使臣布諾,奉我西寧國主之命, 前來恭賀大景朝皇帝的親政之喜, 特奉西寧國主親筆國書一封, 敬承大景皇帝陛下親啟!”
執事官在接收到皇帝的眼色之後,下殿接過了國書, 捧上高殿, 交給了皇帝閱覽。
在此期間,布諾繼續對著高座上的皇帝,以及滿朝的文武重臣, 高聲稟道:“我西寧國, 地處西北高陵地, 百餘年來以一國之力,力抗西北八大流徙戎狄蠻族侵擾。自我西寧國君繼位以來, 更是親帥西寧常勝軍,連勝八大部落,使得西寧國國朝安寧,百姓們安居樂業。也使得大景朝西邊四州,免受戎狄頻頻尋釁侵擾。”
“真正是, 以一國之力,承擔了兩國邊事!去年秋,西戎八部再次侵邊, 大王再次帶兵抵禦,奈何我西寧國連年守邊徵戰,竟險些因為糧草供應不足,至於從未曾有過的敗境。好在,天佑我西寧,天佑我西寧君主,大王他最終再次克敵制勝。”
“多年來,為守兩國之邊,西寧國庫的損耗之重,絕非小目!下一次,我西寧國能否再守住餚關一線,可就不好說了。”
“大景皇帝陛下親政在即,想必也不想讓邊境百姓陷入動亂與戰火之中的吧?”
這時,皇帝趙璜已經看完了布諾所奉上的國書,此時再聽布諾這麼一番話,豈能不明白他的意圖。
趙璜忍不住笑了笑,隨手將國書遞給了執事官:“念。”
在此之前,各邦交國來使也都遞上來了國書與賀表,皇帝在閱覽過後,直接交由執事官收錄入庫,為何到了這藩邦西寧,竟然要如此耗費精神的,將國書在全殿君臣之間念誦出來?
帶著各式各樣的猜測與揣度,只聽執事官略顯尖細的嗓音在大殿之上響起。
“謹致大景朝皇帝,孤聞大景朝皇帝,將於八月十五日正式親政,特命西寧國使團往赴大景朝國都,親致拜表,以賀大景皇帝親政之喜。”
國書的開頭一經念出,殿內群臣無不色變。
至於其後的空話,倒已無關緊要。
單單這個國書的開頭,就已經足夠無禮狂悖了!
西寧國乃是大景朝的藩屬國,西寧國國君依制向大景朝稱臣。那麼對於西寧王而言,就不能直接稱呼“大景朝皇帝”,而是要以臣屬的身份,稱呼趙璜為大景朝皇帝陛下,也更加不能在寫給皇帝的國書當中,以“孤”自稱,並在言辭當中,隱隱強調兩國的獨立分屬。
西寧王的不臣之心,在這一封國書當中,顯露無疑。
更兼西寧使臣的一番話,又顯然是想要以西北邊事為挾,來提條件。
待執事官終於將西寧王的國書唸完,群臣只見,原本為了本次親政大典,一直端坐高臺,相當注重自己儀容儀表的趙璜,反而稍微鬆散了筋骨,微側了半邊身子,斜倚在龍座之上。
他沒有說話,只看了眼站立於殿前的宰相蔡闕。
王景禹也全場聽完了西寧國書內容,包括西寧使臣的一番言辭。
一看到趙璜的態度,當即明白了皇帝的意思,西寧國這是明目張膽的挑釁,妄圖無視自己藩屬國的身份,將自己提到與大景朝皇帝同等的地位之上,引起皇帝的憤怒與不滿。
那麼趙璜,反倒偏偏不屑親自理會,以上位者的姿態,擺出置身事外的姿態,將這一局面交給宰相蔡闕來處理。
蔡闕到底多年為相,自然是也不糊塗,卻不知為何,在這個時候像是不懂皇帝的暗示一般,靜靜立於前排,完全沒有要當先就此發表意見的想法。
見此形狀,趙璜面上不顯,心中冷然。
好在一直主導西寧邊防事務的樞密使馮元主動接下了這一冷場,對暗自看殿中大景君臣笑話的布諾道:“西寧使臣此來,無視百年來兩國藩屬關系,於我大景皇帝陛下親政大典之上,發此狂悖無狀之語,已然將固有的君臣情誼拋至腦後。既如此,西寧使臣不若索性言明,西寧王遣汝前來,究竟是何意圖!既然不遵守藩邦屬國應有的臣屬禮制,又言辭無狀,莫非西寧王不臣之心已決?若果真如此,又與我們大景朝談什麼歲賜不足這等事宜?”
樞密使馮元話問的明白,布諾略笑了笑後道:“大人此言差矣,我西寧王對於大景朝的敬仰與尊崇,絲毫不遜於諸位先王。至於國書之中引起的誤會嘛,我西寧王以武道治國,以武道震懾西戎諸族,自然於這些咬文嚼字的虛禮之上,不慎精道。倒教皇帝陛下與諸位臣屬,會錯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