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王直接把顧明昌趕了出去。
但這訊息,卻還是傳到了王妃耳朵裡。
這位賢良淑德的王妃不知道是怎麼想的,居然如此‘賢良淑德’,竟為了幫扶丈夫,心動了。
當然,她不可能去打肅王的臉,在丈夫已經明確拒絕之後,自己湊上前去說願意。而是藉著出門會友的機會,讓顧明心和承恩侯府某小郎見了一面。這一面,顧明心就‘淪陷了’。
不得不說,王妃在教育出‘懂事女兒’這件事上,是非常有才能的。
世子顧明暉如何先不說,長女顧明心在‘體諒’父母這件事上,顯得非常有覺悟。
她認為自己想得很通透,反正她是王女,一旦父王成為太子,自己便很有可能是公主。
便是駙馬的人選不盡人意又如何呢?總不會讓她日子難過。
只要父王能夠成為太子,自己將來的人生就一片坦途,反之,自己便前途無亮。
所以她算來算去,都覺得這是一個劃算的買賣。
不僅是她,或許換成其他任何一個女孩兒來算這賬,都會得出劃算的結論。
但真的如此嗎?又不是沒有其他的選擇。
王妃內心深處其實也不太看得上承恩侯府,她很心疼自己的女兒。
但為什麼選來選去,還是隻能把這親事按在顧明心身上而不是其他的庶女?因為整個王府,她也只能使得動顧明心。
顧明宸的事早不準她插手了,何況她就算說了,顧明宸也不同意。
她這會兒對成婚還沒有絲毫概念,就算有,也只是憑著心情來,絕不會顧全什麼大局。
再者她和肅王一條心,只要顧珩一問,她保準說實話,所以王妃即便想要哄著她去跳坑,也騙不了肅王。到時候等待她的,就是他的暴怒了。
顧明珊和顧明宸一模一樣,只要肅王有疑問,她絕對是竹簍倒豆子,嘩啦啦全給你抖出來。
於是倒最後,果然只有最聽話的孩子去填坑。
王妃自作主張,顧明心也太有自我犧牲的自覺。
她是真的一口咬定自己很喜歡承恩侯府的二公子,並不是受人哄騙。
顧珩氣得拿扇子敲她腦袋,顧明心不僅不悔改,還很得意。
顧珩很無奈,見她彷彿真的挺喜歡那小孩,便也沒再說什麼。
反正一個玩伴麼,也沒什麼大不了。這會兒她喜歡,過上些日子,說不定就改變主意了呢。
於是這件事就這麼定了下來,雖然沒有走正式的禮節,但兩個小孩子相互交換了信物。
而魏王,也在天譴的流言已經鬧得人心惶惶時,掐著時間,把太子暴斃的真相抖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