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那個傅家大宅藉此為難景秋,那才得不償失,可老宅的兄嫂非要收下,他也不好多說。
現在嬌嬌說收下算成老宅的銀子,以後再寫文書,那就是當正經的生意做。
要是真的像景秋說的那樣價格上能少上兩三成,以後自家買棉花也能省出一大筆銀錢來。
對江景秋說能少三成的價格,江棠還是有些相信的。
因為他們大坊直接從棉行拿貨,肯定價格就低廉許多,江景秋這樣做,不過是她的舉手之勞。
說實話,江景秋送棉花,老宅夫妻倆雖然還在慪氣,可臉色還是好看許多,兩家人又和和美美吃了一頓。
現在有這麼多棉花,梧君閣也下了單子,織工紡工的事也需要提上日程。
老宅在村裡,又有空屋後院,隨便收拾一下就能騰出兩間工房。
以前找工匠做的紡機也組裝起來,總共五架。
只要手上熟練,一個人一天就是二十錠紗,只靠柳氏康氏兩人織布肯定不行的。
好在村裡會織布的婦人多的是,只需要在老宅來領紗錠回去,按規定織紗布,再稱重交貨。
織一匹鬆軟的棉紗布只需要一個時辰,女工能掙五文,手腳快的婦人一天能織五匹經緯線鬆散的棉紗布,那就是二十五文,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進項了。
家裡漢子們在外頂著烈日風霜扛活,一天也才四五十文收入,還不見得天天有活幹。
女人們就在屋裡坐著,風吹不著,雨淋不到,轉眼就是兩斤肉錢,怎麼不羨慕。
村裡婦人要是去布莊賣布,收入也能搭到二三十文。
不過得挑手藝,不見得隨便哪一個織出來的布都進得了布莊的眼,絕大多數都只能做成自己家裡用的粗麻葛布。
現在來幫江家紡紗布,不拘泥織工水平高低都可以上。
訊息一出,村裡婦人們竟相奔走,紛紛到老宅來領活計。
柳氏康氏妯娌倆分工明確,一個派活,一個驗貨,江團則遠遠坐著,喝著香茶記賬。
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可江家老宅中,那些平日裡亂嚷嚷的女人卻是規矩排隊。
柳氏心軟面淺好說話,康氏從來都是黑臉,惡名在外的,偏偏她的手藝又是出名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