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紗能盈利多少,康氏跟江團早就算過,此時自然神情不動,她對江團,江景文道:“主意是嬌嬌出的,你們還是給你爹孃說一聲吧!”
雖然是自己動手做出的第一臺機子,但提出改良紡紗機是江團,這點康氏不能否認。
現在要用紡機賺錢,是大事,就該讓江青山和柳氏知道。
康氏說話的物件是江團,人卻向著江景文。
在這裡江景文是哥哥,又是男孩子,總要頂起事來。
剛剛就在分柿餅時,江團已經把事情簡單給江景文說了,聽得他臉頰緋紅,心潮澎湃。
這可是大事,只需要買棉回來,再紡紗賣線,每月純利就是三四兩銀子,一年就是三四十兩。
以前家裡種地賣羊,一年也才幾兩銀子的收入,還得早晚勞動。
江團在說此時事,也說出自己的擔憂,她不想讓爹孃參與此事中。
只是在表明態度之前,她還需要跟江景文商量。
江景文不傻,相反比起江景陽更加敏感,更能洞察人心。
剛剛小妹說過自家不能要這份銀子,他就想到大哥先前就因為所謂染法秘術,差點被冤枉送進縣衙。
在江景文的潛意識裡,也覺得自己家不適合做這種涉及到技術秘密的生意,更不適合跟伯母他們攪和在一起。
“爹孃他們……肯定不願意做這些生意!”見伯母問自己,江景文老老實實答道。
“嬌嬌,你呢?”江景祥轉頭問江團。
江團覺得有些好笑:在柳氏和江青山眼中,自己是個連走路都費勁,吃飯都需要喂的嬌嬌女。
即便她現在已經能跑能跳,柳氏也不許她燒火摸水、洗衣做飯。
江青山和江景陽更是不讓她獨自出門。
可在老宅這裡,江團就是十二歲的大姑娘,別人懂的她都應該懂,別的姑娘不懂的……她懂也正常,因為她本來就不是正常人。
這種天差地別的迥異對待,江團很喜歡。
一邊是生活,溫暖舒適。一邊是工作,理性嚴謹。
現在康氏問起紡紗機,江團就明確表示自己爹和大哥擅長種地,不擅長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