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西裝是特別訂製的吧,不知道是哪位高人設計。”
實際上,林志峰改的西裝,是2020年一位巴黎華人時裝設計師的作品,一直在傳遞東方設計理念,設計出來的服裝自然是別具一格。讓林志峰自己設計,恐怕得鑽研個十多年,但林志峰擅長模仿,所以僅憑記憶就模仿了個百分之七十,在這個時代也足夠驚豔了。
林志峰說:“是我自己設計的。”他只能這麼回答,因為現在那位設計師還未出生。
“天才。”熊和感嘆道,他從事西裝販賣六年之久,代理了不少國外品牌,但都沒有眼前這一件讓他感到賞心悅目。他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機,“林先生能否量產這服裝,我想成為你們的服裝總代理,這家門店只是我旗下的一家小店鋪而已,全省都有我們的店面。我們倆合作,一定能賺大錢。”
生產西裝倒是個不錯的主意,林志峰原本也想過,批次生產短袖始終是低端產業鏈,完全是靠人口紅利支撐的產業,反而是高檔品牌這一塊,一直被國外拿捏的死死的。直到後期李寧等品牌出現,才有了和國際抗衡的實力。
不過西裝的量產恐怕不是他目前的工廠支撐的起的,需要有經驗的裁縫來手工製作。
林志峰為難地說:“熊先生,我們現在還只是個二十個人的小工廠,而且目前也以快消商品為主。產量恐怕難以保證。”
“只要你願意做,我願意出資投資你們工廠。”熊和大氣地說,“我可以拿出二十萬的資金。”
楊洋聽到後倒吸了一口涼氣,20萬。。在這個年代可是大數目,雖然他們今天就收到了一萬的貨款,但那可是將近半個月的存量。林志峰卻不以為然,問道:“那你的條件呢?”
“按照你身上的衣服來做,每件200塊錢。你給1200件西裝就可。”熊和說。
“不行。”林志峰果斷拒絕道,先不說工人成本費,單是200件西裝,也就是4萬塊錢的利息,太高了。“一年時間,下個月開始每個月80件,給你960件。如何?”
熊和盯著林志峰,想從他臉上讀出點什麼,林志峰也不退縮,兩個人就這樣面無表情地對視了將近一分鐘的時間。
隨後熊和笑了,“林先生不愧是生意人,打的一手好算盤。行,960件就960件,多餘的錢就當交你這個朋友。”
“別說笑了,熊先生。”林志峰迴敬道,“是我交你這個朋友,如果我沒猜錯,對你而言一件服裝的利潤絕對在500以上。若不是我現在需要資金,這虧本生意我是絕對不會做的。”
“哈哈哈哈,有意思。林先生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既然你都這麼說了,那就按你的意思。”熊和突然笑了起來,他可是市裡的富豪,大部分人見到他都得客客氣氣的,但他更是商人,並不在意多少人巴結,他只要找有價值的人。
楊洋看著這一切,心裡只有一個想法:這兩個人都是瘋子。
他的世界觀崩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