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自己現在穿越回來了!
現在坐在皇位上的,不是李世民,而是我李泰!
李泰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當知曉吐蕃使臣要來時,李泰讓把長安流民的戶籍,改成為期兩月的吐蕃國戶籍,一者是為了任務,而第二者,就是為了試探吐蕃使臣的底線。
若是他們轉頭而走,那說明他們是真的為了兩國交好而來。
若他們繼續留下,就說明他們另有目的。
果然,他們是為了和親!
和親之舉,看似大唐沒有缺少什麼,但李泰深知,和親遠遠弊大於利,這從來不再自己的考慮範圍內。
李泰偏頭看向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有容,眨眼問道:“你們怎麼看吐蕃和親一事?”
眾人沉思半晌,李建成沉聲道:“陛下,只是和親而已,臣以為並無什麼問題,我大唐現在遭皇蟲肆虐,各個州縣民不聊生,不宜與吐蕃交惡,否則一旦起了戰事,遭殃的還是我大唐百姓。”
李泰嗑著瓜子,沒有吭聲。
李建成看著他的模樣,便知曉他有些不樂意,忍不住道:“陛下,你似乎對和親有些牴觸?”
“但和親,現在對我大唐而言,百利而無一害啊。”
李建成沉聲道:“昔年漢高祖劉邦創立漢朝之時,有一強敵名曰冒頓單于,此人麾下兵強,控弦四十萬騎,連年犯邊,乃劉邦心腹大患。”“適時,婁敬提議和親。”
“婁敬上奏,以一公主嫁於單于,每年遺送冒頓單于大量財物,可保邊界安寧。”
“婁敬的奏摺之中,有一句話甚是有道理,他說:‘彼知漢女送厚,蠻夷必慕,以為閼氏,生子必為太子而代單于,冒頓在,固為子婿;死,外孫為單于。豈曾聞外孫敢與大父抗禮哉?可毋戰以漸臣也’,我大唐亦可藉此辦法而用之。”
李建成舉的例子,李泰聽得明白。
就是說,和親之結果,是以公主俸其王身,生下兒子即為王子,一旦王子成年以後,便可取而代之,成為吐蕃新王,而這位新王又是大唐的外孫,故而可以做到不用打仗,就可以將吐蕃納入版圖之中。
婁敬是樂觀派。
可結果卻不容樂觀。
李泰搖了搖頭,奶聲奶氣道:“廢太子,你知道你為什麼只能當太子,不能坐上皇位嗎?”
聽到這話,李建成臉色一黑,你是不是又開始日常辱老子,忍不住反駁道:“陛下,難道臣說的沒道理?”
“有個屁道理!”
李泰沒好氣道:“你既然用這件事舉例,那我們來看看這次和親的實際效果如何。”
“漢高祖以宗室女名為長公主,遣婁敬赴匈奴結和親,那冒頓單于得到大批物資以後,方與漢‘約為昆弟’,確實稍微收斂擾邊之舉。”
“可是,匈奴仍然支援叛奔匈奴的中原諸侯,如陳稀、盧綰等人,以至中原王朝的北方邊境依然得不到安寧。”
聞言,李建成心中咯瞪一下,差點忘了,李泰讀的書比自己讀得多,自己拿這個例子舉證,沒想到李泰竟同樣用這個例子反駁自己,神色凝重道:“陛下,這不能證明和親沒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