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宮內。
正有大批身著襴衫,正排成四列走在宮道上,人數加起來卻已過百。
這些人是國子監的學生,原本該在三個月前授官,但因趙延洵起兵而耽擱了。
今日被召進宮,讓他們心中充滿期待。
現如今,國子監有資格被授官的學子,人數差不多有三百多人,可今日被召見的只有一百人。
為什麼是他們被召見?
只因為在國子監現有學子中,他們這一百人最先上表,勸趙延洵承天門做皇帝。
這些人如此識時務,趙延洵自然投桃報李。
謝孝方已經去了南方,這次定然要罷免一大批人,意味著會有許多職位空缺,趙延洵正好把這些人安插進去。
事實上,在攝政的兩個月時間內,趙延洵任命了超過三百名官員。
這些人多數是王府舊人,以及理政學堂的學子,還有便是被趙維隆貶斥舊臣。
這三百多名官員,多數分佈在中原五郡,最近一批四十多去了西南兩郡。
依靠這些人,趙延洵能更好掌控朝政,增強對地方官府的控制能力。
而今日他要接見的這些人,會被他派到南方五郡去,填補即將出現的權力真空。
此刻乾安殿內,趙延洵正在接見一位大臣。
“閣老,幾年未見,你可蒼老了許多!”
走到陸朝文面前,趙延洵俯身將其扶起,這可以說是極大的禮遇。
但這位確實當得起趙延的禮遇,只因他是當年的三位內閣大臣中,唯一支援趙延洵當太子的人。
也因為這一條,趙維隆登基之後,陸朝文一系的官員遭到清算,許多人被罷官抄家流放。
“多謝殿下掛念,老臣老矣,安能不露老態!”
臉上露出一縷微笑,陸朝文接著說道:“倒是殿下王者歸來,氣吞寰宇,風采更勝往昔,氣度已不弱昔年太宗皇帝!”
聽到這老頭兒的誇獎,趙延洵哈哈大笑起來,盡顯王者氣度。
這讓陸朝文很是激動,自古明君治下更能出名臣,趙延洵在他看來很有明君之姿。
被迫致仕半年多,陸朝文還沒真正心灰意冷,如今重新得召入朝,自然也激起了他的功名之心。
“陸閣老,我畢竟年少,很多事情經驗不足,還需你們這些老臣輔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