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知縣為難的看看李修,周全也給他解釋:“聽賈大人的沒錯,李修公子是片葉不能沾身的。”
“這又是為何?”
周全嗐了一聲:“還不是為了我們以後考量。怎麼也要把他培養成清流名臣,一方的領袖才行。”
李修一揮袖子好生不耐:“休得如此,我又不是不通時務的書呆子。現如今走門路,不敬獻些孝敬是半點不通,我不也是給人家孝敬了不少嗎。許父母,阿堵之物我就不要了,您把縣學搬過來吧。好些同窗需要掙些銀子寄回家裡養家呢,咱們縣裡也不差百十兩的教書先生錢吧。”
李修的話裡藏著私,草木書院是有黛玉供給著吃喝穿戴,還給著刻書的錢,有多餘的還能給寄回家裡去,不短這份錢糧。只不過想著替黛玉多撈些名頭進來。
國有公學,村、鄉、縣、省、國子監。
凡資助、襄理公學者,各級學政要記錄在冊報給朝廷。
林黛玉不僅有了草木書院,要是再將昌平的縣學收入囊中的話,從蒙學到會試,一代一代都將是林家書院的學生,一二十年過後,桃李滿天下時,誰不仰望林氏門楣,儒家大儒也要親至教授。說句痴想的話,黛玉和他的孩子,生下來就得是童生,不是都不行,一群師兄弟們相互扶持著少公子,李家早晚能在京城開宗立派。
此事若是別人來求,許縣令看人下菜,要不罵出去,要不搪塞掉。
可今天是李修張了嘴,他也有心拉攏書院做他的支柱,抬頭打量了一下田莊規模,假意的板起臉來說話:“李公子不可對我說虛言!草木書院有天子親臨過,又有國子監教習親自授課,你們要是開個私學,怕是縣學都沒了學生了呀。真想著襄理縣學?”
李修抱拳拱手:“絕無虛言。”
“那好!”許縣令與李修一擊掌,慨然言道:“一個縣學才有幾個人。昌平縣雖然不大,卻也有十幾個鄉,本縣做主了,全縣的鄉學、縣學甚至村學,都給了公子。”
賈雨村抱著懷笑了出來:“這是要出個大儒呀。”
許縣令與賈雨村對視一眼,得了他肯定的眼神,心裡更有了把握,只要能把那件官司了結,舍了學業考核這一政績也無妨。
“李公子放心,一應錢糧縣裡給撥出來,不用莊子裡破費多少。”
得了縣令的允諾,李修嘿嘿直笑,意外之喜,意外之喜啊!
看看時候快要到了飯點,擺開宴席款待許知縣一家來訪,直喝到日落西山,才用書院的四輪馬車,送知縣回衙。
賈雨村有僕人相伴回了京城,知縣一萬兩的人事已經收入了囊中,可不要去忙活忙活。
不就是求見一下忠順王爺麼,別人能不能見到不好說,他這個後備的兵部司馬,一定是能見得到。
等安靜下來些,黛玉提著一壺茶來找李修。遞給他一杯水,慢慢的問他外面的事:“二姑娘一中午都沒個精神,我看著也是心疼。聽你們談笑風生的,是不是有了眉目?”
李修本來半躺在榻上,端著水不好喝進口,掙扎著要起身,難免的晃了兩下。
一隻手伸過來拿走了茶杯,一隻手指頭在他腦門上一頂,他又摔躺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