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豫章和鄂州趕緊高呼贊同。中南三省這麼一喊,竟然滿堂附和,再無異議之說。
陸鳴也擦了一把汗,天下定矣!朝綱定矣!民心也可定矣!
“本朝政務院宣佈,華夏立鼎,改年號為華夏元年。諸君攜三十二省國土築基,定當載入史冊。”
李修當先鼓掌喊了聲萬歲,打也打了,談也談了,甭管你們還揣著什麼心思,我都開足馬力帶著你們開始飆車。
第一個議題很快拋了出來,分稅制。
陸鳴詳細解釋了一番後,笑咪咪說了一番話:“中南、華南、西南三個大區各省佈政,散會後老夫會和你們一一詳談。其餘諸位都是已經簽好了的,我就不在此贅述了。土改、農會、工會、還有商會,可都是算在京察裡的內容,不可自誤。來年的大朝會,來的可不止諸君了,政務院會一一核對各項內容完成情況。若真是做不到的話,請君退位讓賢吧。”
說完了這番話,陸鳴不理下面的議論紛紛,開始介紹三院十八部。
“我華夏新朝,立三院,鼎立朝綱。三院是政務院、人民代表院、參議院。”陸鳴說到這,略有停頓,片刻後繼續說道:“本院首也未曾想到過,朝政今後是這樣的走向。諸位需知的是,人民代表院定政務院人選,政務院定天下行政並官員施政。而這人民代表院,需在明年才可推出。看來,老夫也要兢兢業業,否則也有被辭的風險啊。”
劉豫州舉手發問:“何謂人民代表?”
對面坐席中的秦峰給了他一番解釋:“仿西域的例,普羅天下大眾,精英者可入選人民代表。一村、一鄉、一縣乃至一省俱都有人選。暫定為三千六百五十位,待以後在酌情增減。而這三千六百五十人,能來京與會的,只有三百六十五人。其餘人等為省縣兩級代表。”
“那我等呢?可選為代表乎?”
李修笑了起來:“必然是要入選的,否則,你們怎麼施政?不過,要是連這個資格都拿不到的話,怕是也沒臉留在位子上了吧。”
“何人定奪代表資格?”
陸鳴說出四個字:“審計考課!”
量化管理,政績考核自古有之,還是自秦伊始的,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三載可不是三年一考,而是一年一考,積累三年後中央大考定官員去留。
審計則是在上計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若干內容。
唐制六典,定下了四善二十七法核定官員,也把三年改為了四年。
到了宋朝,文官們就把這事玩出了花樣,變成了有升無降,犯了錯的左遷就算了事,以至於蘇軾這樣的官迷都感嘆曰: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川。
他那一輩子不就是個起起伏伏,東奔西走的命嗎,歷任的地方,竟然超過十個知州,還不算被貶後的小官。
明朝改成了京察,嚴厲過那麼幾年,最後還是被文官們給玩崩了。
李修其實根本不懂怎麼考核官員,他只知道怎麼考公務員,因為他考過,沒考過。
但他能舉一反三,怎麼查的酒駕,就怎麼考核唄。隨機跨省考核和中央抽查考核相結合,再用人民代表院的投票看結果。
要是有的官員真能搞定上上下下讓自己順利透過的話,李修反而覺得這是人才。要麼抓起來吃牢飯,要麼就讓他繼續施政。不是有那麼一句話麼,自己選出來的,哭著也要等他的任期結束。
任期是多久呢?
陸鳴答曰:“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