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的百姓,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電報,每日裡的事情,甭管隔著有多遠,那滴滴答答的傢伙一響,就能知道了。
豫州大水,就是隨著電報的傳播,一天之內就讓各地的電報館有了最新的訊息。
京城,陸政相調集了第一批的應急署官員,親自送他們在通州碼頭上船,押解著河套的存糧趕赴豫州。
江寧,林如海收集千餘條烏篷木船,掛在火輪沙船後面,運往豫州。
而豫州,督帥正帶著豫州府軍奮戰在黃河岸邊,豫州官民上下拼命保衛家園。
沒有災民逃荒,沒有天下告急徵糧納稅,雖有每天更新不斷的傷亡者數字讓人傷心外,天下莫名陷入了一種亢奮之中。
朝廷可信,官民一心,連幾萬府軍都扔下了刀槍去救人,華夏新朝有大氣象也!
豫州商都黃河岸邊,濁浪滔天,滾滾黃河攜著萬鈞的氣勢,衝向下游。堤壩上過萬人喊著號子砸樁填土,要把狂奔的河水束縛在高高的河堤之內。
梅文鼎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帶著河道的官員,測量水速,計算土方,忙的不可開交。李修半躺在帳篷裡一身的泥水酣然大睡。
晴雯端著盆熱水進來,給他擦臉洗腳,愣是弄不醒他。
心疼的一嘆,轉身去找應急署的官員:“藥品不足。急缺驅寒祛熱的小柴胡湯劑,還有金雞納霜和瑪麗梅也不夠用,最缺的還是人手,您看?”
這一問給官員問住了,皺著眉反問晴雯:“本官還真不懂這些藥是要從哪裡調集?要不要叫醒督帥,問問他的意見?”
晴雯看了一眼酣睡的李修,不想叫醒他,自己琢磨了一下說道:“您給兩地的太醫院發報,要他們調集藥材,沒有的只管去找林娘子要。”
家裡製藥是賈探春的買賣,可晴雯分的明白,自己不能直接去找探春,只有透過黛玉才行。
官員連聲稱謝,用救災應急署的名義給江寧發報。
林如海把電報帶回了家,給女兒去看,笑著說她是兩江布政使,啥都要經她的手才行。
黛玉羞紅了臉嗔怪李修:“自己拿主意不就好了,還偏偏的推到我的頭上。真是不讓人省心。”
林如海嗯了一聲,問她要不要罵他一頓,推了這事兒。
黛玉怎麼能幹:“都挺忙的,何必又生事呢。”
林如海說了句口不應心,就去忙著繼續給織廠找地方,留下一個不敢抬頭看自己的女兒在家調兵遣將。
等著爹走了,林黛玉才消停下來,喊來寶琴吩咐:“去揚州找探春買藥,價錢你和她談。買貴了就扣你的嫁妝。”
“憑什麼?!”寶琴當然的不肯:“藥方子是咱家的,憑什麼給她錢買藥。姐姐在家等著我,我一分錢不出,就讓她把藥送過去。”
黛玉使勁的給她拍手:“好好好!就是要這樣才好!我去建學堂了,這事都由你管著。”
說完了不讓她看,找張紙寫了些什麼,疊好了給了抱琴:“藏好了不許她看。看了就不靈了。要是探春不肯讓你們賒賬的話,再把這條子給她。”
寶琴嫌她囉嗦,叫上抱琴就走,坐船去了揚州。探春、妙玉和寶釵都還在揚州佈局江南的生意。
數薛寶釵的動作快,金陵一搞取締青樓,她先佔了安定書院,把煙花們請了進來刺繡紡織,仿著慧紋,讓她們各抒心機別出心裁。
成品一出,果然賣的不錯。每天喜滋滋的心情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