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三日,上巳節。
有個說法,三月三,生軒轅,全民要祓除畔浴。本意就是踏春祛邪祈福順便祝賀一下軒轅聖皇的生日。
論語寫了個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之。
水賢王就要在今天廣安門外的蓮花池,來一個曲水流觴,請來京的舉子共商文事,以備六日後的春闈。
帖子也下到了李修的家,李修讓紫鵑扔爐子裡點火燒水,黛玉勸住了,等著再來人退還回去。
又不是寫網文混字數,我去那幹嘛,背詩去嗎?
打臉的事也就是圖一樂,萬一水王給我按水裡要淹死我,我是殺不殺他。
黛玉擦著頭髮嗔怒:“河邊畔浴,就是走一走罷了,那像你說的男女共浴。”
李修給她拽過來幫著絞頭髮,還給她講講道理:“這節日是上古流傳下來的,我敢說必定是男女共浴。人類生存不易,生育率又低,不搞一次大型的活動,怎麼能促進人口繁衍。要不是王羲之寫個蘭亭序太有名,這節也就那樣。”
八十一張門票,浙江紹興蘭亭農曆三月冷得很,經常的春雨綿綿,李修打死也不信王羲之也跳冷水池子裡泡澡去。
黛玉抿嘴就樂,偏他的歪理多,你還不好和他細考究,誰知道他哪來的那麼多說辭。
農曆三月節日挺多的,前有寒食,中有清明,後有上巳。
後世乾脆就留一個清明,剩下兩個都給合併進來了。也就廣西給放三天假,還是給壯族的節日。
自己不是陪著他畔浴了一次嗎,雖說只是洗頭,那也讓他夠歡喜的。
李修也是現在才知道,洗澡原來是洗手和泡腳丫的意思,沐浴才是光溜溜的下水泡。
就這麼一個生活小細節的語言變化,都能難為死南方喜歡天天沖涼的朋友,建議他們不要穿越,否則你說沖涼,備不住真是涼水澆頭。等你學會說沐浴了,你還得光著站著自己澆水洗,浴桶你不會下去吧。
李修曾經有南方的同學,真的是穿著褲衩進的學校浴室,看見水池子是一臉的嫌棄,只站著沖淋浴。好幾次都把褲衩沖掉了,笑的北方學生是前仰後合。
他也犯錯了,幸虧是林黛玉寵著他,否則就得捱打。一聽黛玉是來找他洗澡祛晦,他可真脫了。
原來是洗洗頭泡泡腳啊,誤會了,真的是個誤會。
“三郎要是不去,那位王爺可不覺得露臉,還得來請,你待如何?”
“給他個透心涼。我說你寫,我又會作詩了,貼大門口去。”
黛玉促狹的一笑,三郎的詩才很怪,不罵人他不會寫,這回你又打算怎麼罵人呢?
果不出林黛玉的所料,水溶是不見李修不死心。自從接手了京師碼頭的差事,頭一件事就是廢了李修的文案,只留下收錢這一項。
現在的他可說是坐擁十萬金,正在得意的風頭上,要不打李修幾次臉,總覺得錦衣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