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搞笑,赫曼米勒的辦公桌椅配起來,各種高配IT辦公電腦只需2年一更新可以重新申領(國內通常為4~5年,還都是基配),該有的付費昂貴的軟體一個不少,生怕員工因為環境和工具幹得不爽。
最近業務緊急,你們996吧。
去和日本程式設計師解釋什麼是節假日調休都能讓對方一臉驚訝,就這“思想高度”哪能擔得起996的重擔。
就先不看外邊的情況了,回到國內,(工程師)人口紅利帶來的產品迭代模式的底層邏輯就是基於“試錯”。
反正咱們人力充沛成本還低,那就什麼都做一做試一試吧。
自己公司產品人員拍腦袋的想法,萬一是個爆款呢,可以,做。
國內外其他公司有的產品功能和特性,不能被使用者說別人有你家沒有啊,拿過來,做。
有時候僅憑一個對業務理解不深、對產品效果預估完全憑想象的產品人員的想法,就能讓由多名資深技術人員帶幾個技術新人的團隊馬不停蹄地忙上個把月份。
如果新產品、新功能爆款了,那還算好。
如果新產品、新功能沒有濺起什麼水花……猿生好賣,從頭再來唄,不就是讓那群寫程式碼的再多加幾輪班麼。
問題是爆款的機率才多高,千百次的試錯能出一次爆款都要燒高香了。
至於產品方有沒有什麼問責機制,有沒有什麼反省機制……陸道升表示見過,但實在是太罕見了……。
基本上都在緊張不斷的節奏中,似乎所有人都迅速忘記了之前的失敗,馬不停蹄地去追尋新的熱點和賭下一個爆款。
程式設計師加班加得暗無天日,產品、運營人員同樣不輕鬆。
老闆和高管們可能已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打工人們誰都是人口紅利的一份子,逃不掉的。
陸道升對這種堆人試錯的產品迭代模式並不喜歡,如果靠人口紅利能堆死所有的競爭對手,那陸道升會不會化身黑心資本家他自己也說不好,但問題是在競爭力上其實真不咋地,屬於能大而不能強的情況。
能大指重複擴張容易,能強則是在面對競爭時能有效擊敗對手。
前世的騰訊、阿里等網際網路大廠無不在鼎盛時期高調出海,結果都不太盡如人意。
在核心產品服務的海外擴張上,除開遊戲和TikTok(抖音海外版),國內網際網路大廠罕有成功案例。
即時通訊、電商這些領域都曾高調出海,但無一例外折戟沉沙,搜尋領域似乎就沒見人動過出海的念頭,刀都沒聽說舉起來過。
海外區域不方便996沒有工程師紅利可以隨意取用,有些屋裡看著橫的大廠就沒那麼靈了。
所以,陸道升一直在強調,認真調研,慎重決策,不允許產品迭代方面產品經理張張嘴程式設計師跑斷腿的情況發生。
現在看這一點已經有樣子了,只不過決策環節的方向有點跑偏,自己必須給及時擰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