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恐怕是看臉的,不然怎麼解釋就是不肯圍著自己轉的這個問題呢?陸道升如是想。
按照陸道升希望的劇本,網大為應該看好即時通訊領域,然後發現嘉盛QQ是現在的市場龍頭,於是欣然前往浦江,找到自己談笑風生。
自己則會使出渾身解數拖延談判進度,好讓小馬哥多等些時日。
每多拖延一天,因為OQ變相註冊收費、因為資金緊張、因為迭代速度落後等等因素,嘉盛QQ相對於騰訊OQ的領先優勢都會更加明顯。
最後再殘忍拒絕網大為,讓他空手而歸。
哪怕等他回深圳再把騰訊投了,自己也能為嘉盛QQ多撈到不少優勢,後面對峙起來能輕鬆些。
但美國人明顯也挺有腦子的,選了最有利達到自己目的的劇本,還給陸道升造成了不小前置壓力。
先和騰訊的融資搞定真是一步好棋。
國內即時通訊領域最後的贏家極大機率是嘉盛和騰訊中的一家。
極其看好即時通訊業務,想投資,錢又多到爆,那麼該如何做呢?
顯然大家都是成年人,做選擇題不存在的,都投不就行了。
但是順序上卻有講究。
騰訊處於劣勢,一直被壓著打,再壓下去說不定得跪了,對融資的態度要比嘉盛迫切得多。
先啃嘉盛,錦上添花,拿不到好價錢。
先喂騰訊,雪中送炭,持股比例就容易談上去了。
更妙的是,兩家差距並不大,騰訊得到了大筆資金,攻守形勢瞬間就會發生逆轉,就對嘉盛形成了外部壓力。
再有5000萬美金這樣的高估值,也可以讓嘉盛內部人心浮動。
老闆想不想融資不重要,手下的人可是要發財的。
老闆敢攔著,難道不怕眾叛親離?
這不就形成了內部壓力麼。
雙管齊下,內外交攻,網大為再去找嘉盛談融資,談判桌上的優勢就比上來就找嘉盛談大很多了。
只不過網大為也沒想到自己的談判對手會是個奇葩。
本來網大為沒按照自己希望的劇本來,先去給騰訊送了溫暖,陸道升連面都不想見。
但網大為這次不是自己一個人來的,天知道用什麼辦法說服了IDG派王樹陪同他來浦江聯絡嘉盛談融資。
IDG作為海雀的股東加自己的債主,他們的面子還是得給,陸道升也只能捏鼻子同意見面了。
IDG的一間小會議室裡,陸道升、網大為、王樹三人圍坐一圈。
網大為開門見山地表達了希望入股嘉盛的意願,直接開出了5000萬美金估值的價碼。
只不過還是非常雞賊地表示希望可以用手上世紀互聯的股權進行置換。
陸道升連裝都懶得裝,左邊嘴角扯了扯回敬了一發冷笑。
開你妹的玩笑,騙小馬哥沒騙成到自己這裡還拿出來騙,有意思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