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心情複雜不知哭笑,是因為陸道升高興和騰訊的競爭局勢出現了有利於己方的變化同時,對國內計算機使用者對軟體付費的不樂意感到了無奈。
騰訊這次偷偷摸摸的收費自然是手段不光彩,但恐懼挨批不敢亮明車馬直接收費也是騰訊團隊選擇用這種迂迴方式的重要原因。
看當下的群情洶湧就知道,軟體收費是個雷區,誰踩誰被罵。幾乎都不用考慮收費本身是否合理。
不樂意付費這個事確實有此時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夠發達,老百姓兜裡錢少的原因,這是客觀現實。
但由此造成的影響卻遠比一時的便宜來得複雜深遠,說影響了國產付費軟體發展也不為過。
比如國產辦公軟體金山WPS鼎盛時期曾佔據了國內超過90%的中文文書處理市場份額,讓中國有希望出現一個強大的自主研發的辦公軟體,但卻敗給了微軟的盜版策略。
1994年,微軟攜Office進入中國,為了獲取中國市場,主動將Office和金山格式互通。
金山本以為這樣是給了自己蠶食Office市場份額的機會,卻沒想到微軟會縱容盜版,不想付費的使用者紛紛將金山WPS換成了盜版的Office,蠶食Office的市場未成,自家市場份額反而被盜版Office反向搶奪一空。
從此,備受打擊的金山軟體陷入長期的低迷,中國國產收費軟體的氛圍也被盜版這招給破壞殆盡。
畢竟很多人會覺得,我用國際大公司的軟體都不用花錢或只需要付很低廉的購買盜版的費用,國產的這些軟體何德何能要收那麼多錢。
同時藉助盜版Office催熟了的龐大的盜版產業鏈,為了自身利益,可不會對國產軟體手下留情網開一面。
一邊是更廉價功能往往還更強大的盜版海外競品軟體,一邊是釜底抽薪不斷吸血的針對自家軟體的盜版,國產收費軟體的生存空間變得空前惡劣。
國人短時間內享受了一點免費的便宜,卻失去了擁有強大國產收費軟體的機會,終將在日後付出沉痛的代價。
多年後微軟收緊了防盜版的韁繩後,國人才忽然發現,在辦公軟體領域早已別無選擇。
面對微軟沒有了議價的資本,只能乖乖掏錢。一點盜版佔的便宜全都吐了出來還遠遠不夠。
盜版問題說起來複雜,微軟也許算不上罪魁禍首,畢竟沒有國內大大小小的盜版組織,微軟也沒法去“縱容”。
但微軟確實是獲利者,最終吃虧的還是中國人自己的軟體行業。
陸道升暫時無力去顧及這些問題,現在正是和企鵝掐架的關鍵時刻。
心裡有點感慨無奈是一碼,借勢出招可是不能猶豫耽誤的。
很快,在《精品購物指南》、《電腦報》等報刊上,以及各大論壇和新聞網站上,都不約而同地刊登了一則來自嘉盛QQ的公開信。
“……透過168熱線電話或是短線註冊賬號,確實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分成。
新增這樣的付費渠道,本意是為了讓使用者有更多的選擇餘地來獲取需要的賬號,絕不應該成為牟利的依仗。
人與人的溝通能傳遞巨大的價值,這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孩子向父母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