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王樹一會去就和騰訊五虎見面,馬上拍板要投資他們,提案總得去美國總部審一遍吧。正常來說,整個流程都不會很快,等過幾天市場崩潰起來,每一天的悲觀絕望都是成倍增長,那時候IDG還肯給騰訊多少錢可就是個未知數了。
不過,據陸道升的瞭解,騰訊的使用者增長資料確實太亮眼了,而且前世影響IDG大筆投資的另一個因素依然存在——1998年ICQ被美國線上以4.07億美元收購,給即時通訊業務開啟了估值空間。
所以說騰訊憑藉QQ融不到錢直接餓死的可能性也很小,大機率還是會得到資金,海外資金的眼光也不是蓋的。
陸道升很清楚,這次自己拼盡全力,也很難一步到位擊垮騰訊,只是遲滯了騰訊的發展。要想真正抓住機會,取代騰訊成為社交王者,那麼後面還有大戰惡戰要打。
也正是考慮到這一點,陸道升最終還是和王樹達成了投資意向,讓出hao123和網咖管理系統的部分權益,趁網際網路泡沫頂峰之際換取了一波資金。
陸道升對王樹提出了以網際網路流量門戶為起點,組建網站聯盟對成員網站進行扶持,再透過流量反哺來夯實門戶地位,透過廣告分成來提高收益,並利用聯盟網站提供的便利來蒐集使用者資料,形成資料富集,助力廣告營銷。
這種充分借鑑了前世網際網路變廣告變現實踐,充滿銅臭味和營收想象力的商業方案,配合統計資料顯示hao123訪問量正在飛速的成長,結合在浦江期間實地考察看到各個網咖幾乎全都是hao123作為瀏覽器主頁,王樹對於hao123的前景非常看好,甚至可以說被陸道升的畫餅搞得有點激動了。
陸道升也不想設計的太銅臭味,但不這麼幹怕王樹不上鉤,也是為了給自己多一些融資空間,好弄到更多資金來支援未來和QQ的生死大戰。
打贏了,未來的社交帝國就姓陸了,就可以努力走上一條不一樣的道路,不用老惦記著給外資金主爸爸們撈錢以至於把流量都送給沒什麼營養的流量明星。
打輸了……打輸了好像也也有之前設計的創業計劃做保底,照樣能成長為網際網路一極,怕毛線啊。
回到藉助hao123向IDG融資,在陸道升這邊,作為hao123估值的參考,一個是前世百度對hao123的收購,再一個就是市場上其他模仿者的收購案例。
最著名的模仿者收購案例是
2003年,蔡文勝模仿e投資,2008年把網站賣給谷歌作價兩千萬美金。之後的採訪中,蔡文勝還表示當時賣便宜了。
那時候,市場已經充分認識到了hao123網址導航對網際網路流量的控制力,給的估值相當給力,此時hao123這個開路先鋒都還名聲不顯,為了達到預期的融資目的,陸道升除了提出宏大的商業計劃,在談判和融資方案的選擇上也費了不少功夫。
畢竟,作為重生者,不利用先知優勢簽訂有利於自己的融資協議可就太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