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元媛才明確意識到中西餐的巨大差距,她緊緊盯著時音手上的動作,一刻也不敢鬆懈,生怕自己遺漏了什麼不該漏掉的細節。
雖說她人生中的前十幾年都是在國內度過的,可學了這麼久的西餐,中餐裡的一些基本要求早就被她忘光了,更遑論她很早之前就聽說過的那句“中餐在製作技藝上比西餐更為複雜”。
所以她才會覺得,不過是道家常菜罷了,難不倒她。
可如今見到時音做起這道家常菜來,她才明白,原來連炒土豆絲這麼簡單的菜式,在普通人和專業中餐師的手裡,也是有不同的做法的。
時音很快做好了菜,端著盤子擺在了元媛先前做好的那盤土豆絲前。
兩者一對比,高下立現。
雖然元媛做出來的菜看著也還過得去,但比起旁邊時音做出來的菜,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新出爐的土豆絲鮮嫩挺拔,根根分明,嫩黃色間夾雜著鮮紅的幹辣椒,熱氣和香氣一道撲面而來,令人只是看著便食指大動。
元媛垂著眸子看著兩盤菜沒說話,垂放在身側的手卻收緊了幾分。
不用時音開口,她也知道自己確實沒做好。
“中餐講究色香味俱全,我對你的廚藝沒有異議,只是如果你想要在中餐方面做到精益求精,恐怕還有段路要走。”時音轉身擦了擦手,聲線平淡,“中西餐之間的差距不止一兩點,你想學兩道家常菜,業餘的時候做給親戚朋友吃,那沒有問題。但如果你要拿這種手藝去謀生,恐怕還不夠格。”
換言之,一個西餐廚師要去學做中餐,就必須得像初學者一樣從基本功開始練起。
不說隔行如隔山,可中西餐之間的差異,也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一旁的師傅聽完,頓時便交頭接耳地竊竊私語了起來。
時音在工作上的嚴苛程度是出了名的,在場每一位都領略過她的教導。
在她的管教下,後廚做菜程度不能精簡,不能省略,每一步都需要嚴格照著規矩來,焯水的時間不能多也不能少,上蒸屜的時機不能早也不能晚,甚至盛肉盛素的盤子都不能弄錯。
在做菜這方面,她始終以身作則地踐行著“精益求精”這一點。
元媛沉默了許久,這才微微點了點頭,雖然語氣裡仍舊帶著幾分不服氣,但話裡的尖銳倒是軟化了不少:“行,既然你覺得我不夠格,我也沒什麼好說的,家常菜就家常菜吧。但我先跟你說好,如果我做得夠好,你還得教我高階一點的菜式。”
時音對她這種“求學”的態度有些無語,但看在元叔的面子上,她還是允諾下來,“只要你把最簡單的學好,後面你想學什麼都行。”
元媛這才滿意地勾起唇角。
但她很快就笑不出來了,因為尋味坊下午最忙的那段時間很快就到了,時音把她分給了自己手下的一位姓李的老師傅,讓老李教她從握刀的方式開始學起。
她轉頭想去找時音理論,可時音忙得根本不見人影。
元媛一腔怒氣無處發洩,只能乖乖當個切配員,聽老李給自己講胡蘿蔔需要切得多細、怎樣片刀不容易切到手之類的經驗之談。
她本來是想學一手中餐豐富自己的履歷,讓自己的含金量更高的,可眼下看來,她顯然成了從零開始的小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