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一路青雲> 839:招商本身是生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839:招商本身是生意

“我確實掉錢眼裡了,這是沒辦法的事,龍南太窮,我現在是把每一分錢都掰成兩分來用。有空,你去鄉鎮轉轉就明白,我為什麼要那麼吝嗇。”範思成神色黯然。

“我來的時候看了一下簡報,這次四合一大會不是有企業贊助嗎?在這件事上,經費應該是充足的吧,你愁什麼呢?”李雪說。

“天賜食品贊助了一部,本來其它企來也想贊助的,但是我拒絕了。李雪,你要明白,不管是給的贊助的捐的還是按規定交納的,對於商人來說,都是一種投資成本。正常的商業行為,有投入就必須有產出。今天如果我都接受了他們的贊助,我必須找到給他們回報的東西。否則,以後交道就不好打了明白嗎?”

“作為一個招商局長,你不能對商人們奴顏婢膝求他們來投資,你也不能高高在上的命令人家來投資。你必須在同一個平面,用平等的高度跟他們交流交往,你必須記住,商人逐利,無論他們嘴裡說出了花,你都不能輕易相信他們是不求回報的。很多人幹招商幹不好,不是沒能力,而是心態沒擺正。”

“細節決定成敗,心態決卻可以決定一切。招商工作,把投資商當成上帝不成,把投資商當成送財童子也不成。事實上,我們要做的就是生意,和投資商做生意。對,招商引資就是一門生意。”

範思成為人師表的角色進入得很快,才喝一杯酒就開始了“授業解惑”。

“招商工作是一門生意?”李雪迷惑了。

“對,讀過《易經》嗎?世間萬事萬物無是不刻的在變化,而變化就易。易,簡單的說就是交換。比如,我們開車,汽油燃燒產生了動能使汽車奔跑,這個能量的轉換,就是易,也就是交換,汽油沒了有,變成動力,汽油交換了動能也動能交換了距離,距離又交換了其它東西,然後產生了金錢,金錢又重新獲得了汽油。看,無論什麼東西都在變化,變化就是交換,交換就是易。”

“《易經》認為天地萬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發展之中,其闡述的就是這個“自然而然” 的規律。這規律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易”,一是“變易”、二是“簡易”、三是“不易”……。這本書太精妙了,你有空好好讀讀。”

“範哥,你有讀嗎?這本書不是算命的迷信書嗎?”李雪驚訝的說道。

“膚淺,誰告訴你的?說《易經》是我國文華的開始,源泉,一點都不為過,別聽那些不懂的人瞎咧咧。”

“好吧,那麼招商又如何和易扯上了?”

“我們給投資商土地、人力、政策等等各種他需要的資源,他回報給我們社會進步的元素,這不是交換嗎?交換就是易。”

“他回報給我們的不是工人的工資,政府的稅收,及GDP嗎?範哥,你說的社會進步的元素,又是什麼東西?”

“工人的工資及稅收都是直觀的東西,其實,只要有投資,只要有運動,有變化,只要易一直存在,就可以促進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就是社會進步。讓經濟發展的一切,就是社會進步的元素。所以,招商不能只把眼眼盯在GDP和稅收上。而是要盯在社會進步元素上,簡單的說,就是社會效益比GDP更重要。”

李雪似乎一時間反應不過來,別人招商的目的就是為了GDP,就是為了政績,範哥怎麼說的都和她理解了解的完全不一樣呢?看來這個普能的年輕帥哥縣長確實是與眾不同的。

“範哥,沒有GDP政績哪裡來啊?”

“這就關係到當官是為了什麼的問題了,如果當官只是為了政績的話,這種人最終是什麼都得不到的。事實上,社會效益最終也是會帶回GDP的,因為社會效益又會轉化為經濟資料,從而變成GDP。說到底,一切都是離不開易的,只要有易存在,社會就會一直前進,GDP就會一直增長。”

“哎呀,範哥,你去當教授吧,別當縣長了,你說的太高深,我被你說糊塗了。”

“哈哈,其實都是很淺的道理,你還沒進入角色罷了。舉一個很簡單的現實的例子,幾年前,我在老家給農戶和投資商辦訂單農業,什麼意思呢,就是投資商需要一種甘欖,但這種甘欖的種植週期太長,沒農戶願意種,於是我讓投資商先給農戶借一部錢,讓農戶買種苗買肥料什麼的,算是下訂吧。當時簽了幾個自然村的農戶,但實際投資並不多,總共也就十萬元。十萬元的投資能給鎮上的GDP增加什麼?什麼都增加不了。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歡幹這樣的事。”

“嗯,確實,十萬塊真的對GDP起不到任何作用。”

“但是,因為有了這十萬塊的投資,三百多戶農戶動起來了,三百多戶一千多人,他們動起來,就等於勞動力開始轉化開始交換,同時,那十萬塊也開始交換變成其它東西。你能算得出來十萬塊在流轉中產生多少效益嗎?你能算得出一千多勞動力動起來能轉化多少經濟嗎?”

“很難算的,高階經濟師估計也難算得出來。但是,社會效卻可以馬上顯然的,因為錢流動了,勞力轉化了。夠究這十萬塊給當年的經濟貢獻了多少,我是沒辦法算的,但是,從第四年開始,這十萬塊就有直觀的數字出來了,因為第四年開始甘欖掛果了。”

“現在呢?”

“現在?我在老家的時候,我們鎮是全市排名最後的鎮子,無論是GDP總數還是折分出來的工農業總值,都是排在最後的。但是現在保持在前三,一個偏遠的山區小鎮,竟然與市府所在地的城關鎮爭上下,而這一切,最大的貢獻都是那些當年大家不喜歡的甘欖、肉桂、梨子等經濟農作物訂單農業直接及間接帶來的。”

“明白了,難怪你的龍南縣脫貧計劃最重點的一部份是公司加農戶的簽約式種養業,你是要指望這些專案讓全縣的百姓富起來。”

“我認為,這是像龍南縣這種純農業縣最好的辦法。說白了,如果不是能讓農民掌握一定技術,幹一樣可持續發展的事業賺錢致富的話,就算突然搬來一百幾十億的錢分給他們,都不可能真正的脫貧,最多就過幾天有酒有肉的好日子,然後錢吃光了又返貧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