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南宋英豪傳> 第三十八章 三路金軍,迎戰準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八章 三路金軍,迎戰準備 (1 / 2)

臨朐縣城雖然不足慮,但僕散安貞也料到李全若初戰不利,必然退守險要的穆陵關。從正面攻打穆陵關,僕散安貞也感覺有困難。

所以,僕散安貞又故伎重施,準備抄襲李全的退路,從後面夾擊穆陵關。

籌劃是沒有問題的,唯獨出現了孟九成,出現了紅巾軍這個變數,這是僕散安貞所沒有料到的。

那麼,我們再計算一下金軍的總兵力有多少,便能對整個戰局的敵我力量有個通透的瞭解。

儘管歷史上並沒有相關的詳細資料,但可以透過一些戰鬥來粗略估算。

比如起義軍棘七等率兵四萬列陣於辛河,以抵擋僕散安貞征剿楊安兒的大軍。

按照金軍與義軍的戰鬥力比較,即便再加上辛河這個天然屏障的作用,金軍的兵力也不可能超過義軍。

否則,義軍應該不會以弱勢兵力迎戰敵人。

再看金軍的組成,是在蒙軍退後,得到喘息之機,而從山東各地抽調兵力組建而成的。

這其中兵力比較多的是沂州防禦使僕散留家和安化軍節度使完顏訛論,還有僕散安貞從燕趙之地帶來的一支三四千人的精銳騎兵“花帽軍”。

經過綜合分析,我們大概可以得出一個大致的數量,金軍征剿楊安兒時的兵力最多不超過三萬,甚至可能只有兩萬左右。

以三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正規軍,且有近三分之一的騎兵,接連擊敗裝備簡陋、訓練不足的義軍共計三十餘萬,這並不是一個難以置信的戰績。

而擊敗楊安兒之後,除去戰損,金軍還要在收復的萊、登、寧海、濰等州留兵駐守。儘管收降了很多義軍,也總要留下些精銳鎮懾新降附的部隊吧!

所以,僕散安貞現在能夠調動起來攻打李全的人馬最多隻有兩萬。

而作為主帥,從正面進攻李全的四萬多人馬,僕散安貞率領的兵力是一萬三千多人(含花帽軍)。

這樣一算,攻打安丘的金軍便不足七千,僕散留家的兩千餘輕騎,完顏訛論的四千多步騎混合。

當然,如果是正面作戰,即便是數倍於己的義軍,金軍也不落下風。

而安丘的國安用,只有不到一萬人馬,僕散留家和完顏訛論是完全能夠戰而勝之的。

至於李全,僕散安貞所率的兵力也足以應付。

戰局的發展似乎也正如僕散安貞所料。他率領的主力在臨朐的柳山鎮、龍崗鎮。先後擊敗李全手下大將劉慶福和鄭衍德,迫使李全放棄臨朐縣城,率部隊向穆陵關轉移。

而攻打安丘的兩支金軍也沒有遇到大麻煩。在安丘城北的汶河佈防的國安用,遭到了從上游渡河的僕散留家所率輕騎的襲擊,損失慘重,敗入安丘城中。

沒等僕散留家、完顏訛論完成攻城佈署,國安用便率兵趁夜突圍。天冷風大,金軍圍殺不及,國安用得以保住三千餘人馬,轉向西行,投奔李全而去。

佔領安丘後,金軍休整一日,完顏訛論留下一千人馬鎮守安丘,自率三千人馬向西壓向穆陵關;僕散留家則率輕騎進入了沂水,準備抄襲穆陵關背後。

時間又過去了七八天,形勢果然如孟九成所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