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尼特·扎卡有好幾個綽號,如“瑞士小豬”、“瑞士的施魏因施泰格”、“小愛因斯坦”等。
很多人都認為扎卡是後腰,實際上,加盟門興格拉德巴赫的時候,扎卡是攻擊型中場,因為他的偶像是法國球星齊內丁·齊達內。
擅長控球,擁有出色的身體素質和傳球視野,有較強的侵略性,在門興,扎卡被改造成拖後中場,也可以說是後腰,結果一舉成名,“瑞士的施魏因施泰格”就是前瑞士主教練奧特瑪爾·希斯菲爾德說的。
扎卡不是沒有缺點,早在德甲時,他的紅牌數(3張)和場均犯規數(2.8次)都是德甲第一。
來到速度更快,對抗更激烈的英超後,扎卡更是在出場的6場英超聯賽的比賽裡拿到3黃2紅的驚人“戰績”。
位置感差,防守意識較差,出腳頻率慢,回防速度慢,作為後腰,扎卡的缺陷在英超賽場無限放大,頻繁的吃牌讓人懷疑他的戰術紀律性,也令槍手主帥阿爾塞納·溫格在使用瑞士人的時候,十分謹慎。
在賽前幾天的封閉訓練時,和掌喆天的一次交流,令溫格似乎找到如何準確使用扎卡的方法,就是將他安排在新戰術的中場位置,將他從繁重的防守中解放出來,揚長避短,充分發揮瑞士人傳球和遠射。
本場比賽,阿森納排出的是B陣型,即雙後腰加單中場,扎卡的職責是前場反搶,在有球權的情況下給前場攻擊手輸送炮彈,或者伺機遠超發炮。
而他身後,有兩個專職防守的後腰,所以扎卡無需擔心對手打他的身後,穆罕默德·埃爾內尼和弗朗西斯·柯奎林在新戰術中,被溫格安排了明確的分工和職責,更是破天荒的對全隊提出了從來沒有說過的一個要求:“嚴格遵守戰術紀律性,聽從掌喆天在球場上的指揮。如果有誰不按照戰術要求,擅自離開位置,以後就坐在板凳上看守飲水機!”
作為雙後腰,埃爾內尼和柯奎林的分工和職責,都是以防守為主,在進攻時,一個負責糾纏從前場回撤協防的對手,一般是前腰。
比如剛才柯奎林將大衛·席爾瓦貼身盯防。
另一個壓上前場,和扎卡一起給對手施壓,要麼將對手的一箇中後衛拉出來,要麼做前場攪屎棍,殺進禁區增加一個支點,或者去邊路增加區域性人數優勢,打穿肋部地帶,創造機會。
埃爾內尼就是這麼做的,無論他和扎卡誰被對方中後衛盯防,其中一個就會利用遠射或者跑動創造機會,別忘了,埃及人也有一手遠射功夫。
溫格的235戰術精髓在於,進攻的時候,在進攻三區,永遠比對手多一個人,除非對手將前場人員全部撤回來,擺出1000的鐵桶陣。
這個戰術在進攻上十分激進,就連喜歡進攻的何塞普·瓜迪奧拉都覺得這個戰術太冒險,如果進攻失敗,對手有速度型的前場球員的話,一旦反擊,不怕打穿防線?
所以瓜迪奧拉大約知道這個新戰術在進攻上的優勢,但對防守,以及掌喆天在這個戰術體系中的作用,還是沒有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