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澄的臉已漲得通紅。
目光直欲噴火,盯著藍玉,彷彿恨不得剝其皮,噬其肉,碎其骨。
在他的謀劃中,透過諮政處奪得軍權,可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而且,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武將勳貴一則文化水平不高,批閱處理奏章困難。
二則有資格進入的大將,隨時可能要領兵出去作戰。
畢竟,如今北元還未完全平定。
韃子仍然蠢蠢欲動。
大明也時常用兵,征伐草原。
大將在朝中的時間不多。
至於常年駐守在金陵城附近的低階將領,肯定是沒有資格進入諮政處的。
諮政處代理朝政,在他看來,自然也包含軍務。
文官進入之後,透過掌控諮政處,雖然不指揮戰爭的細節過程,但可以決定何人為將,大的戰略方向如何確定,功勞如何確定,誰應該得到升遷等等諸多軍務。
如此一來,就掌握了武將的生死前程,武將便完全在文官的節制下,只能乖乖聽命。
這是許多文官,心心念念之事。
唯有掌控軍權,才能真正掌握朝局。
但沒想到,這才剛開始議呢,藍玉就站出來反對了。
黃子澄怎麼能不氣?
“藍玉,我等議論國事,你豈能以一己私見,借為國之名,行爭權之實?”
“我等讀聖賢書,明天下理。”
“文人通兵術,曉戰術者亦不在少數。”
“豈不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朝堂廟算,文人又何時不及武將了?”
“你言過其實,飾詞狡辯,只是為自己爭權罷了,真以為別人看不出來嗎?”
“太孫殿下,藍玉假公為私,借名奪權,還請嚴厲處罰,以敬效尤。”
他的話音剛落,齊泰也站了出來。
“素來朝廷用兵,都離不開兵部排程,考核武將,獎勵戰功。某自任兵部侍郎以來,從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