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衙前,人群排起了長隊。
就在一個時辰前,應天府衙貼出了公告。
金陵城的百姓,很快過來圍觀,有識字的讀書人唸了起來。
“朝廷年年用兵,國庫空虛,陛下仁慈,不忍向百姓攤派,加徵稅賦。”
“但凡大明子民,有上體朝廷的,可主動申請納稅。”
唸到這裡,大家頓時都笑了起來。
“雖然納稅交皇糧是天經地義之事,但主動申請納稅,是什麼意思啊?”
有人不解的問道。
立時引來一片轟堂大笑。
自古只聽說過逃稅的,卻從來沒有主動申請多交稅的吧?
但接下來的內容,卻是讓很多人目瞪口呆。
“凡嚮應天府申請納稅的,即可獲得稅證。”
“根據申請科目不同,稅證亦有所不同。”
“執此稅證,申請稅務發票,即可進行經商買賣。”
“而原來所屬戶籍,一概不變。”
看到這裡,不少人揉了揉眼睛,以為自己看錯了。
在大明要經商,前提是什麼?
前提是你必須得是商戶,只有商戶才有經商的資格。
除了商戶之外,其他人經商,那是違法的,衙門要捉拿人。
但朝廷又規定,“士農工商”,商戶最為低賤。
一旦成為商戶,則子孫後代連科舉的資格都沒有了。
因此,雖然明知行商獲利頗豐,卻沒有什麼人,願意淪為商戶的。
只有實在走投無路了,才會那般去做。
也正因為如此,大明的商戶,有不少都是大戶人家的僕役。
他們本來就身份低賤,再來經商也就無所謂了。
這實際上又留下了一個漏洞,使得大戶從中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