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的字越寫越好了。”花山院定好諂笑地走到了法皇的身旁,恭敬地對他說。
“字是不錯……”法皇仍舊面無表情,然後抬起頭來冷冷地盯著對方,“可是,為什麼要讓興子寫這個?”
“陛下?”法皇的惡劣態度,讓花山院定好心裡有些驚慌,但是他卻不明白陛下為什麼惱怒。“這……這……”
“讓一個幼齡稚子學寫這麼長的詩,而且還是《長恨歌》,這也太不合適了吧!”法皇皺著眉頭對他說,其中的怒意十分明顯。“愛卿,我之前就聽說你並不熱衷於對興子的教習,但是沒想到你居然隨意敷衍到了這種地步!興子的教育有關國本,如果你不想要承擔這份重任的話,那跟朕直說就是了,朕大可以另選賢能!”
“陛下……”花山院定好被法皇這一怒給嚇得幾乎無所適從了,全身都發抖了起來,“臣……臣絕無此意啊!是太后對臣說陛下的學問已經有了精進,所以讓臣開始教漢詩……所以臣才選了這首詩教給陛下的。”
從平安時代開始,日本人一直十分仰慕大唐的文化,而且十分推崇大唐的詩歌,幾乎人人都會吟誦那些知名詩人的詩作。而這些詩人當中,最受歡迎和崇拜的詩人就是白居易了。
在平安文士大江維時編輯的《千載佳句》中,共收中日詩人詩歌一千多首,而白居易一人之作品即佔了五百多首,幾乎接近佔了半數。在當時有名的文人公卿藤原公任所編纂的詩集《和漢朗詠集》中,共收錄接近六百首詩,其中白居易的詩就達一百三十九首之多。在這一時期問世文學作品比如的《源氏物語》、《枕草子》等作品中,處處可見對白詩的引用,尤其是《長恨歌》一篇,更是成為了源氏物語的主軸。
日本自從平安朝開始,文壇崇尚漢詩文,每當文人或者貴族相聚以及飲宴,大多都會吟誦漢詩,以展示自己的才華。而對大部分初學漢詩的人而言,在沒有任何參考資料的情況下,是難以作出好詩的,這就需要一種範例或辭典,以供借鑑模仿,由於其詩通俗到“老嫗能解”的程度,無論是本就喜愛他的文采的文人貴族,還是一般的平頭百姓,都能做到雅俗共賞,白詩自然也就成為了人們眼中最佳的學習教材。
比較起來,李白過於飄逸,杜甫則過於沉重,而平實當中又有嫻靜和哀愁的白詩則更受日本的文人貴族喜愛。
而白詩當中,最受推崇和喜愛的當然就是《長恨歌》,這首淒涼哀婉的長詩千百年來都讓這些公卿貴族深感共鳴,所以當從太后那裡得到了繼續教漢詩的命令之後,他選擇長恨歌來教興子天皇也就順理成章了。
他絕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會因此而惹來法皇陛下的雷霆之怒。
雖然到了如今這個時代,朝廷的力量早已式微,當今法皇的權勢也無法和之前的法皇們相提並論,但是對花山院定好這樣的公卿來說,法皇陛下的怒氣仍舊具有足夠的威懾力。
他全身都在發抖,一副想要辯解卻又不敢多說的樣子。
而興子卻不明所以地在兩個人當中掃視著,不明白到底出了什麼事情,怎麼父皇一過來就對權大納言發怒。
不過她心裡並不喜歡老古板並且有些嚴厲的權大納言,所以反而心裡對此感到有些高興。
“就算太后下了這樣的命令,你也不能隨意選詩文來教!”法皇仍舊一副餘怒未消的樣子,“白詩裡面好詩無數,有許多比長恨歌更適合現在的興子,你就不知道另行挑選嗎?!”
“臣……臣知罪了……”花山院定好終於承受不住壓力了,他低下了頭。
“算了,自己去太后那裡告罪吧,”法皇重重一拂袖,示意他離開,“朕知道你們都已經閒散慣了,視教授興子為苦差,整天就想著應付了事,罷了,你們不肯用心,以後朕就自己來教興子。”
“臣知罪,臣告退……”花山院定好戰戰兢兢地告退,然後離開了常御殿。
說實話,其實他也正如法皇所說的那樣,心裡並不喜歡這個差事,一般來收,能做天皇的老師是好事,可是興子天皇身為女流,顯而易見在不久的將來就只能讓位,做她的老師不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只是浪費時間精力而已。自從被指派了這個任務之後,花山院定好只覺得苦不堪言,如果能夠藉著這個機會免去這個差事的話,倒也算是因禍得福。
當他帶著驚慌與喜悅並存的心情離開了之後,法皇又重新看向了端正地跪坐在書桌前的興子天皇,這下他的表情要和緩許多了。
“興子,嚇到了沒有?”
興子搖了搖頭,表示自己沒事,不過顯然她還是有些害怕的。
“沒關係,父皇只是擔心你而已……”法皇伸出手來,頗為愛憐地摸了了一下她的頭,“真沒有想到他們居然會是這麼漫不經心地教你,朕剛才已經說了,以後朕就先住在這裡吧,你的功課也由朕親自來教授,一定可以把所有的學問和技藝都傳授給你,讓你不遜色於之前任何天皇。”
聽到了父皇如此富有感情的話,興子天皇終於笑了出來。“謝謝父皇,興子一定會認真學習課業,再也不讓父皇擔心了。”
她倒不是因為得到了一個用心教授藝業的新老師而高興,真正讓她喜不自勝的是,從小就對她十分淡漠的父皇,這次居然對她這麼親熱,不光要親自教授她藝業,還要和她住在一起。對一個小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父母的關愛更加重要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