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學先漢嗎?太子繼續往深裡想,突然又覺得這樣的做法未必太好,前後漢兩朝裡面,皇帝都重用勳戚,結果不是鬧得豪族勢大,脅迫皇權嗎?
“父皇……您的意思兒臣差不多明白了,可兒臣還是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一想到這裡,太子忍不住繼續追問了下去,“老臣子幫我家打下了天下,優待勳貴來回報自是是理所當然,但若是一直重用勳貴,讓勳貴充塞朝堂、統文領兵的話,恐怕……恐怕也不太好吧?會不會……會不會有尾大不掉之憂?”
太子這話說得十分委婉,而且十分緊張,因為他生怕因為自己的話而讓那些忠心耿耿的勳貴們惹上天降橫禍,所以不敢說得太嚴重。
“這世上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父皇削弱了內廷,就要倚重外廷,凡事總是要冒些風險的嘛!”皇上笑了笑,並沒有顯示出什麼緊張了來,“不過,你說得很對,凡事不可盲目自信,更不可只依賴一方,所以……父皇倒也不是沒有別的安排。”
“父皇……可否……可否再教教兒臣?”雖然心裡知道有些事情就算太子也不該多問,但是太子的好奇心讓他難以忍耐,他硬起頭皮來追問父皇,“兒臣知道自己尚且年幼,而且才剛剛參與國政,很多事情可能不應該問太多,如果……如果父皇覺得現在不應該告訴兒臣的話,兒臣以後慢慢領悟。”
皇上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盯著太子看了一會兒。
這個孩子,在他不知不覺當中已經長成了一個少年,而且在自己的敦促和教導之下,已經有了十分淵博的學識,哪怕就按照他之前那個時代的標準來看,這也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孩子了,更何況是現在這個時代。
更讓他心裡高興的是,太子並沒有和許多人一樣,因為自己的聰慧和地位而感到驕傲或者放縱自己,而是保持著謙虛謹慎的態度,而且連那種質樸剛毅的個性也被很好地保留著。
這樣一個兒子,縱使表面上嚴厲,在內心深處他又怎麼可能不喜歡呢?
趁著這個機會,先跟他來點教誨吧。
“你擔心我朝和先漢一樣,皇親國戚、豪族巨室代代生聚,最後尾大不掉反而脅迫朝廷,這個擔心沒錯,反而證明你有了腦子。勳貴們在你我的治世裡面大概不會出現什麼亂子,但是執政者應當為後世謀……”皇上沉吟了許久之後,低聲對太子說,“所以,過上不久,我就會來引入別的力量,來制衡勳貴,讓他們不至於勢大到無人能制。”
“應當如何引入呢……?”太子下意識地追問,然後很快就靈光一現,“父皇的意思,莫非是重開科舉?”
太子是跟許多老師學過國史的。他也知道在秦漢到隋唐之際,中國都是豪族門閥充塞朝堂,擁權自重,威凌天下。直到隋唐之際有了科舉之後,讀書人大量透過科舉進入朝堂,被皇室引以為奧援,世家門閥的勢力才大大衰減,不至於成為威脅皇權的力量。
他的這些老師們都有在前明時代讀書考科舉的經歷,也都有過經世治國的夢想,所以一直都有意無意地向他暗示行科舉、優待天下讀書人的好處,而太子在自己的思考當中,也覺得以科舉來取人才,是相當簡便而且公平的做法,所以他也希望本朝儘快開展科舉。只不過,因為自己太過於年幼,不敢妄議大政,所以才一直沒有跟父皇諫言而已。
他沒有想到,看似對讀書人不屑一顧,一直都不肯開辦科舉的父皇,居然早已經做了開辦科舉,招徠天下人才的打算了。
父皇的智慮,當真是超凡入聖……年幼的太子,再度在心裡增加了一份對父皇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