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進統領大軍還在路上的時候,又有訊息傳來,督撫山西的孫傳庭不聽朝廷旨意,按兵不動,山西大同士紳民眾勸孫傳庭保境安民,不要妄興刀兵。し
??這個訊息甚至比趙進率領大軍北上都要震撼,到這個時候,大家才真切的認識到,大明完了,真正有實力的地方派系已經不服從朝廷的權威。
??細想想也沒差,如今的朝廷難道不是靠著孫閣老和王閣老的兵馬撐著,不然的話,誰還理會這麼個空頭皇上,儘管崇禎皇帝自己不這麼想。
??在孫傳庭拒絕旨意的訊息傳開後,地方上立刻混亂起來,好在各處地方文官武將連同豪強士紳聯手將局面壓了下去,勉強維持著從前那種不死不活的局面。
??因為趙家軍透過各條商路將訊息傳達到了儘可能多的府州縣,地方上如果維持不亂,那大家還有相見相談的可能,如果亂起來,那就請各位自求多福,大軍一到,刀不留情。
??旁人說這個威脅誰會理睬,可趙進的話,沒有人敢不聽,徐州趙天王手裡沾血太多了,流民、官軍,現在還多了韃虜,屍山血海,那麼強悍的都被殺敗,大家還是不要自尋死路。
趙家軍書信只發了北直隸、河南和陝西三省,山西有孫傳庭維持,以他做事做官的風格,以及在他背後支援的晉商團體,斷不會容許山西亂起來。
??而南直隸的江南各府州縣,浙江、福建等處,這些地方掌握地方的並不是官府,而是豪門大族,江南浙江是科舉世家,而福建則是縱橫海上的海商,他們跟趙家軍的關係是一回事,但他們同樣不希望地方大亂。
??當然,還有湖廣、四川、廣東、江西、雲南以及邊關各處沒有通知到,但趙進掌握了其他地方之後,剩下這幾處也沒有絲毫的抵抗之力,壓根不用考慮太多。
??“按照本來的計劃,我們從容消化山東和南直隸江北地,統合人口、培養人才,然後用這些地方練出來的兵馬,培養出來的人才,攻佔一地,消化一地,就和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不會有什麼波折,順理成章的接收天下。”
??“可世上事哪有那麼隨人心意的,現在各處即便投靠,即便一時風平浪靜,將來必然也有波折,但這也沒什麼可為難的,遇到難事,處置難事,從容對待,平常心就好。”
??各省對趙家軍的要求都回應的很積極,經辦的徐州人等頗為興奮,認為是眾望所歸,天命在我。
??不過趙家軍的核心層面卻沒那麼多興奮,天底下沒那麼多便宜可賺
大明講究的是皇權不下縣,講究的是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趙進的體系則是要控制到每個人。
趙進所控制的地盤上,他能動員起每一粒糧食,每一個人,每一項活動都在掌控之中,或者在允許中,或者需要繳稅,但大明不是,大明的動員、收稅和管理這幾項上始終在博弈,和士紳們拉鋸談判,和士紳的代表們往復溝通,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貪墨、浪費和瑣碎,形成了極為低效的平衡。
這些貪墨、浪費和瑣碎就是大明地方豪強的立身之本,他們向趙家軍的臣服也是為了儲存這些權利,或者儘量保留一些。
徐州給他們準備的則是另外一條路,讓他們投身工商之業,或者安心享受土地產出的紅利,而不是去掌握那麼多的人口,要求那麼多的政治權力。
或許有人能識得大勢,按照趙家軍的安排去做,在新體系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可想要捨棄自己的財源,放棄從前的地位,沒有那麼容易,他們暫時害怕威權會低頭,但早晚會因為不滿去反抗,那時候就是血腥的清洗。
與其在投靠之後下狠手清洗屠殺,還不如在彼此是敵人的時候殺個痛快,但眼下的局面顯然不能如此了,只能默默的等待將來。
這麼想的恐怕不止徐州,其他各處臣服的勢力未必不是這麼想,如今不得不低頭屈服,將來怕是還要費一番手腳。
“河南、陝西已經殘破,江南則是不同,世家大族盤根錯節,利益深重,這麼二百餘年下來,可不會讓旁人動這塊大餅,將來若亂,只怕先亂江南。”
話已經明明白白說出來了,但這些話只是內部討論,大家都知道眼前最要緊的並不是這些事。